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质监工作计划 >> 正文
质监局发展思想教育计划

责,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质监公共服务;实行依法决策,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我县质监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坚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深化监管模式、人事制度和技术机构的改革,不断推动工作机制、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的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促进技术机构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年,全县质监部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显著提高,全面构建大质量工作、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队伍建设五大体系,加快规范化、系统化、社会化建设步伐,实现服务理念、监管方式、管理思路、技术机构发展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在促进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加强自身建设等五个方面力争实现新跨越。

1、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县总体质量水平稳定提高,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数稳定在96以上;

——深入实施争创名牌战略。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实现零的突破,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浙江名牌产品20个、嘉兴名牌产品50个(简称“1225”工程)。力争实现质量赶超项目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标准化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并得到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及农产品检测体系更加健全,物流、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机制更加完善。全县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大幅度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切实加强能源节约、环境监测、资源保护、法定评价等领域的计量基础管理工作。工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率达到85%以上。

2、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构建较为完善的食品、特种设备等质量安全监督、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质量水平明显提高,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万台事故率控制在0.5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0.8以下。

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产品质量长效动态监管机制有效形成,国家、省、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均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打假治劣力度进一步加强,有效预防新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法制计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计量监管不断加强,强制检定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资源集聚、能力一流,并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建立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技术机构要确保业务收入的10%以上用于检测项目建设,在产品质量检验领域、计量检定校准领域、重点区域特色实验室项目等方面做精做强,实现布局合理化、服务便捷化、装备智能化、效益最优化。

——检验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质监局强化信息化建设计划
       200年质监局创新监管发展计划
       质监局指导思想发展规划
       质监局理论学习发展计划
       质监局文化建设发展安排
       质监局完善党组教育计划
       质监局反腐倡廉发展计划
       质监局技术管理发展计划
       质监局完善思想教育管理计划
       质监局党建教育计划
     
    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议
    全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大会讲话
    幼儿园老师环保演讲稿
    母爱征文演讲稿妈妈我想对您说
    团干部培训教育讲话
    学生物理期中小结
    科学发展观传入检查讲话
    国税半年总结
    光明日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煤焦化产业发展演讲稿
    药监局一季度工作汇报
    质监局策应扶持工作实施意见
    质监局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实施
    药监局检查医用氧气工作报告
    气象局发展工作要点
    安监局半年总结
    科技局发展党建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局发展理论党建交流材料
    劳保局发展精神文明交流材料
    工商局发展市场监测交流材料
    质监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