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记事作文 >> 正文
庐山旅游作文

  暑假,父母带我到风光秀丽的庐山游玩,说让我好好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
  我们来到了令人赞口不绝的五老峰,以前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如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加上那环抱群山的云雾,显得极为壮观。
  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庐山三叠泉,俗话说得好:“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下了台阶,走了好长一段路,我累及了,于是我坐在旁边的小木椅上,回头看走过的路,啊呀!一眼望不到边,应该快到了吧!不过我很快否定了我的想法:听人家说三叠泉,雄壮如龙,老远就能听到水流下来时哗啦啦的声响,现在一点声响也没,我屏住气,注意力高度集中,好不容易听到了一丝隐隐约约的水声,我兴奋极了,疲劳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拉起父母,努力地向下走去,又走了好长一大段路,水声渐渐大了起来,走啊,走啊,浓雾越来越密,水声特别清晰,一片浓雾飘过,趁后面的云雾还没飘来,我往水声的方向一望,展现在我眼前的正是三叠泉中的第二泉!我思绪万千,还没等我想完,三叠泉又用白面纱蒙住了自己的脸蛋,我钻进了浓浓的雾中,哎呀!这怎么走啊!一米开外的东西根本看不见,脚下的台阶时隐时现,我如同天仙一样腾云驾雾。我紧紧抓住父母的手和栏杆,心想,如一不小心掉下去就变成肉泥了。我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去,一步,二步,三步……好!到了。只见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站在泉脚下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令人感叹!
  庐山美景足有上百,希望大家能一同领略庐山的风姿。

庐山旅游作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现在我正站在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的地点—“彩虹大口瀑布”的旁边。对于这首来说,我想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连三岁的小孩儿都能背上两句。可能就是这几句诗的缘故,让庐山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了。在我的身后有好多游客在尽兴的拍照留念,他们都被这美丽的景色所迷住。那水像决堤了似的从山上猛冲下来,溅起的水花打在人们的脸上,不痛,还很凉爽,给大汗淋漓的人们增加了一份凉意。我想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点也不过份。爬山爬累了,就站在石头上,让风将身上的汗吹干,然后那出相机把这最美丽的一刻永远的记录了下来。当然,庐山的瀑布还不止这一个,还有许许多多个,真是美不胜收,数也数不尽。
  庐山最美的风景点是三叠泉。不过,要想看到这美景,可没这么容易,你要往下走一千四百多个台阶才能看到。但是,当你看到三层泉水从山上落到湖水中,这时一切的疲劳都消逝了,吹着风,感受着丝丝漂过来的山水,等你休息够了,再继续往回向上爬一千四百多个台阶,够累了吧!不过值得!
  庐山的瀑布很美,但庐山的雾更美!
  轻晨起床,看见窗外雾茫茫的一片,出去走走,只见一层云雾围着山转了一圈,然后又慢慢地散去,那云雾犹如仙女跳舞时的腰带,飘来飘去的,让人有一种隐约的神秘感。听导游介绍说,一年当中有两百九十多天的云雾与庐山朝夕相处,被云雾缠绕着的山峰蒙蒙胧胧的,若隐若现,使人感到自己是在雾中散步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shi/201211/178844.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老师迟到了作文
       玩淘气堡作文
       观赏菊花展作文
       第一次学烧饭作文
       关于神九发射作文
       洗澡作文
       妈妈不在家作文
       快乐的交流会作文
       短发风波作文
       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作文
     
     南京一日游作文
     做好事的作文
     游虎丘塔作文
     童年傻事作文
     捉蝴蝶作文
     炒青菜作文
     关于好人好事的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400字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关于下围棋的作文
    乌镇旅游作文
    普陀山旅游作文
    第一次去旅游作文
    庐山美景
    旅游(traveling)
    暑假旅游:华山
    暑假旅游作文:我的一天暑假
    假期旅游:国外的孩子怎么过
    暑假安徽黄山旅游日记
    暑假游玩: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