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经费请示报告 >> 正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计划草案报告

位对接。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市外资金向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与治理水平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加强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合资合作。同时,切实抓好目前已经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做好洽谈意向项目的深入推进。
二是扩大出口规模。引导支持石化、机电、纸制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出口。计划进出口总额7.4亿美元,增长15。
三是重视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及农业、旅游、环保、劳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搞好与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合作区及武汉经济协作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___)以环保为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针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的突出问题,以环境保护为重点,推动产业发展加快转向科技含量高、能耗污染低的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一方面是严格目标责任。果断关停5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装置和环保不达标的小化工、小采矿等企业,整治乱采滥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铁山水库等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抓好南湖污染治理,年内完成下王组、蛇皮套和金东门水系排水排污整治,启动建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市环境污染自动监控中心。严格落实“十一___”期间能源消耗降低约束性指标计划,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要害环节技术推广、节能工程建设投入,确保万元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5。
另一方面是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抓好汨罗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争取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步进行,互动互促。支持泰格林纸进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___楼区依托中心、省属企业在城陵矶、梅溪一带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发展环保产业,争取垃圾发电等环保项目尽早开工。
(六)以民生为重点构建和谐繁荣社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着力办一批大事、实事,建设一批民心工程、和谐工程。计划社会事业投资12亿元。
一是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加快职业培训基地以及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农村1.5万人享受“阳光工程”就业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万人。二是社保。以非公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社保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续费。___项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7万人,改扩建16所乡镇敬老院,规划建设市残疾人康复就业综合服务中心,帮助农村特困残疾人安居建房200套。三是教育。全面巩固“普九”成果,重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危房改造、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学校等项目建设。提高湖南理工学院、___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办学水平。四是卫生。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5万个,改扩建7所乡镇卫生院。___是文化。积极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进一步落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规划建设市群众艺术馆、体育中心和档案馆,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六是安全。以道路交通、火险隐患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单位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442和10.23内。完善配套市消防指挥中心,中心城区新建2个消防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
   申请镇农民科技文化中心建设资金…
   申请度市政府一次性资助经费报告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
   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
   乡镇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申请建设资…
   请求解决办案经费报告
   县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报告
   办公经费请示报告
   购车经费请示
 
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颁布公开选…
教育局中心校总结
亚运会茶叶供应商签约发言稿
上海市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八荣八耻小品故事
结核病预防情况报告
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安排意见
市财政局收入要点
安检人员年度工作交流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应当配置四种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加快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经济工作发展指导意见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乡村经济发展工作要点
经济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
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工作
经费请示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