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经费请示报告 >> 正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计划草案报告

优质稻、高支纱棉、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品牌绿茶、特种水产、工业原料林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到130家。培育农村经济人队伍,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农民受益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完善工程、百村示范工程,改造县通乡镇公路130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860公里,启动16个农村站场建设,解决1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2.5万个。切实抓好湖区薄弱堤垸整险加固、山丘区病险水库整治,组织实施湖区电排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渠系配套等项目,争取启动层山安全区国家试点项目。
四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突出特色,重点抓好6个县城、市域周边小城镇和区域中心镇。加大小城镇供水、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逐步完善由县城到中心镇、到小城镇的三级梯度辐射体系,形成承接经济要素流动的更多节点。
(三)以投资为重点扩大内需支撑能力。投资和消费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非凡是投资,今后一个阶段仍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要继续把投资和消费势头引导好、发挥好。计划投资增长20,总量达到2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总量达到280亿元。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在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亿元(不含水利)。能源投资3亿元,在抓好电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继续抓好平江、云溪22万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启动三期农村电网改造和电气化乡村试点工作。交通通讯投资75亿元,支持武广铁路客运专线___段、荆岳长江大桥加快建设,开工建设随岳、常岳高速公路,抓好106国道平江段、岳汨线、301省道、临鸭线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新建汨罗江大桥。城建投资22亿元,完成金鹗西路、枫桥湖路等在建市政工程,加快建设洞庭湖风光带、文庙特色文化景区和环南湖旅游走廊,___楼景区全面竣工,抓好武广铁路客运专线___新站及周边区域的建设开发,启动建设巴陵东路延伸工程,开工建设___影视会展中心、洞庭湖博物馆。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在抓国债支持的同时,抓预算内资金项目的争取;在引导信贷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优势项目、资本市场,更多地引进民间和国外资金;在利用已有融资渠道的同时,注重以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投资参股等方式引入资金和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国债和中心、省预算内及其他专项资金80亿元;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内联引资100亿元;开发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贷款20亿元;市、县两级和部门机动财力3亿元;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28亿元;其他投资50亿元。
三是努力扩大消费。在城市,以提高水平、质量和品味为目标,

通过加强低收入阶层救济、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等,增强消费信心;合理引导住房、文化、通讯等消费,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在农村,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促进投资主体到农村投资商业设施,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丰富消费种类,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总量。
(四)以引资为重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市场、产业、机制与国内外市场全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
   申请镇农民科技文化中心建设资金…
   申请度市政府一次性资助经费报告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
   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
   乡镇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申请建设资…
   请求解决办案经费报告
   县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报告
   办公经费请示报告
   购车经费请示
 
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颁布公开选…
教育局中心校总结
亚运会茶叶供应商签约发言稿
上海市医疗废物管理规范
八荣八耻小品故事
结核病预防情况报告
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安排意见
市财政局收入要点
安检人员年度工作交流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应当配置四种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加快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经济工作发展指导意见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乡村经济发展工作要点
经济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
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工作
经费请示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