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作文

在满脸刀疤、尘土飞扬的城市中,好不容易,我有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让我认识了这城市中的一块“净土“。
   我从灰尘扑鼻的市中区搬家到了东湖旁。只要我在家,我就会去东湖。尽管它只是人工打造的,但确实是我小时候的乐土。
   春季,梨树花开了,雪白的梨花生长在一片翠绿的青草中,显得格外显眼。紫色、红色的三角梅也从树枝中挤出来,和海棠花打成一团,好不热闹!
   夏季降临,三角梅仍不懈气,继续坚守着。梨树累了,花谢了,结出了果。海棠把花收了回去,以便秋天时重返江湖。这是,美人蕉从众花丛中打出,与三角梅针锋相对,互不退让。
   又到了秋季,美人蕉终于打扁了三角梅,可是又遇见了深藏不露的桂花和月季,天上有掉下了芙蓉,简直是高手云集,让我们看见一幅武林高手各自用自家的独门绝技打得不可开交之时。
   冬天是个杀手,杀了好多花。但惟有隐居深山的腊梅东山再起,抗着南方冬天的寒风。
   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花,而是独自挑战群雄的青草,它四季不死,永不言败,成为了东湖中最强的一股力!
   看似平凡的青草,却在无形之中胜过自命不凡的花。正是因为有了青草,东湖才美丽!青草是英雄,它牺牲自己,让自己成为弱者的背景,让弱者看起来无比美丽!
   然而看似平凡的一个人工公园,却在无形之中胜过自命清高的高楼大厦。正是因为有了东湖,有了像东湖这样美丽的小自然,才让城市不只有钢筋水泥!
   请想象,如果有一天,城市只有漫天的尘土,单调的楼房,随处可见的工地和汽车留下的尾气和噪音,我们怎么办?
   怎么活?
   少修一点房子吧!就为保留这最原始的美!

【篇二:在城市中发现美创造美】
   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站在世博会的坐标系里看城市,我们会得到别样的收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也有责任让城市更富魅力,更可持续。
   如何做到这些?这需要我们在城市中发现美,创造美。
   就城市容貌讲,美在万紫千红中。
   说一座城市有特点,首先指的就是其建筑有特色。城市容貌能打动人心,能声名远播,特点至关重要。你看,国际上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城市,哪一个不是特色鲜明?哪一个不是自成一体?城市容貌有特色,城市建筑有特质,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是它的根。
   要做到有特色,历史积淀不可或缺。积淀是一笔财富,要保存好,发挥好。但光有积淀,也不行。城市是活的,是有生命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主人对城市不断地梳妆打扮。这就对城市主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实现历史与现代圆融,史迹与科技共生,共性与个性协调,人文与风物两宜,知不易行更难。
   因此,才出现了许多的“千城一面”,许多的“错把杭州当汴州”。话虽有些不中听,但现在国内一些城市建设不重特色,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对“千城一面”,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坦率地讲,以现阶段的技术手段和建设理念,让每一个城市都令人过目不忘,实在有些苛求。城市化的迅猛脚步,有时给城市建设者留下的时间并不多,舞台并不广。长袖善舞,有时真的很难。
   晓得差距就要加强学习。眼下,各种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正通过世博会这个难得的机会,集中地摆在我们面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chuzhong/chusan/201407/209047.html
  • 上一个初中作文:
  • 下一个初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发现了的美
       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作文守住
       守住600字满分作文
       我心灵的甘露作文
       触动心灵的风景作文
       青春随想作文600字
       青春随想
       致青春作文
       青春随想作文600
     
     我愿意
     愿书香伴我一生
     精彩的瞬间作文600字
     感恩母爱回报母恩
     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
     成长路上的故事多
     回顾我的初中生活
     留在记忆中的风景
     放飞作文
     一道灿烂的阳光
    我发现了的美
    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600字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400字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400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500字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300字
    今天我发现美了
    我发现了美作文600字
    发现幸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