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回忆自己的成长岁月,通过一件小事,让我懂得了孝敬,懂得了尊重,懂得了宽容……而我,有一件事让我永生难忘,也让我懂得了感恩。那是一天中午,我回来的有些晚,妈妈还没有做饭,正坐在沙发上发愣,我非常生气,对妈妈大声说:“你怎么还没有做饭,我12点半就要到校了,不是昨天给你说了,今天要早点去。”妈妈听到后,二话没说,就赶紧去做饭,不一会儿,妈妈就做好了,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看表,已经12:25了,非常着急,妈妈见了,赶紧骑着车送我上学,妈妈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来到了学校,我急忙下了车,去了学校。
   后来,听爸爸说,我才知道,原来中午妈妈见我还没有回来,就骑着车到学校一趟又一趟,还在同学家四处打听,而在那时候,我正在同学家兴奋地玩,可妈妈找了好长时间还没找到,就想回家看看我在家没,回到家,妈妈已是气喘吁吁了,见我没在家,就坐在沙发上想休息一会儿,心里想着我到底去哪里了,这时,我刚好回来,又对她大发雷霆,我心里很愧疚,看着正在辛苦做饭的妈妈,我心里后悔极了,“妈妈,对不起,我那时不应该对你大发雷霆,请原谅我。”顿时,眼珠在眼眶里打转,我真想抱住妈妈,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同学们,我想你们的妈妈和我的一样,为我们操碎了心,所以我们不能和妈妈顶嘴,不能对妈妈撒谎,不能像我一样,大吼小叫,要懂得感恩,要懂得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一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俗地说,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灵感的结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阅读好的哲理散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懂得生活的智慧,学习处世的经验,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哲理散文如何写?前人说:文无定法。但每种文体都应该有自己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要件,有其形式和结构的规律。根据前人的总结,哲理散文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写法:

  (一)即点散射

  此类写法,较常见于学者散文。余光中把这种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它常常由一点生发开去,信笔游走,恣意挥洒,其文思与论题的关系若即若离。钱锺书的《论快乐》即如此。()钱先生学贯中西,下笔则沟通古今,各种掌故、妙喻蜂拥笔端,别人的奇谈、自己的妙悟打成一片。在这里,“快乐”这一论题,只是钱先生思维的导火线,它点燃灵犀,让学识、智慧绽放成火树银花。此类散文,须得厚积薄发,方能出入自如。

  (二)以浅写深

  在阐述道理时,摘取日常生活情景入文,以身边场景的鲜活气息化解道理的冷若冰霜。如季羡林先生写《时间》,一看题目,多少有点让人头皮发麻。然而季先生开篇就很家常,“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由座钟的跳动,想到心脏的跳动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401/204476.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未来的房子作文400字
       向日葵的成长作文400字
       仰卧起坐比赛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500字
       梦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小事作文400字
       过去现在和未来作文500字
       小鸟搭房子作文500字
       母爱让我成长作文400字
       游虎山公园作文500字
     
     坚强,开出生命的花朵
     顶碗姑娘
     石缝里的草
     玄鸟·青羽
     关于《死亡列车》的通知
     “鼻涕兄弟”
     小花猫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毕业心语
     2014,属于我的2014!
    懂得欣赏作文400字
    我懂得了关心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宽容
    失去才懂得珍惜作文
    我懂得了输赢的意义
    我懂得了战胜困难
    那一次我懂得了宽容作文600字
    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作文
    我懂得了闺蜜情深
    我得了学习之星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