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未来的房子作文400字

2110年,在这个年代,科学非常发达。人们制造了自动开的车、会说话的冰箱、像一张纸薄的电脑、只要说话好就会打过去的电话……可我最感兴趣的是有很多功能的房子。
   这个房子外形和现在的房子一样,可它的墙会自动调温,冬暖夏凉,让我们省去了用空调,省电又低碳。这个房子里有许多按钮,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青色的,可不要小看这些按钮,房子的功能可都藏在这些按钮里呢!
   红色的按钮可以给你送茶、咖啡……你就尽情的享用吧!黄色的按钮可以帮你做饭,你吃了肯定下回还想吃。当隔壁的歌声、说话声很大打扰了你,你就可以按蓝色的按钮,它可以出一个光环,光环会把声音隔离开,这样你就可以安心的写作业和看书了。青色的按钮可以帮你找到你想要的资料,不管什么资料它都会帮你找到的。紫色的按钮是看你的心情怎么样,它就会把房子变成什么颜色的了。比如心情非常好的话,它就会变成红色,要是你的心情非常的沮丧伤心的话,那它就会变成绿色的了……你说,这样的房子我会不喜欢吗?
   当然这个房子的功能还有很多很多,假如你把垃圾或水撒到地上了,没关系过几秒后,它会自动打扫干净。还有如果你想买什么东西,只要你说一声它就会立刻把你想要的东西买回来……
   假如,我制造了这个神奇的房子,你会买吗?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一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俗地说,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灵感的结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阅读好的哲理散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懂得生活的智慧,学习处世的经验,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哲理散文如何写?前人说:文无定法。但每种文体都应该有自己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要件,有其形式和结构的规律。根据前人的总结,哲理散文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写法:

  (一)即点散射

  此类写法,较常见于学者散文。余光中把这种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它常常由一点生发开去,信笔游走,恣意挥洒,其文思与论题的关系若即若离。钱锺书的《论快乐》即如此。()钱先生学贯中西,下笔则沟通古今,各种掌故、妙喻蜂拥笔端,别人的奇谈、自己的妙悟打成一片。在这里,“快乐”这一论题,只是钱先生思维的导火线,它点燃灵犀,让学识、智慧绽放成火树银花。此类散文,须得厚积薄发,方能出入自如。

  (二)以浅写深

  在阐述道理时,摘取日常生活情景入文,以身边场景的鲜活气息化解道理的冷若冰霜。如季羡林先生写《时间》,一看题目,多少有点让人头皮发麻。然而季先生开篇就很家常,“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由座钟的跳动,想到心脏的跳动,再想到时间的流逝。以眼前情景切入,消除了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401/204475.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向日葵的成长作文400字
       仰卧起坐比赛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500字
       梦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小事作文400字
       过去现在和未来作文500字
       小鸟搭房子作文500字
       母爱让我成长作文400字
       游虎山公园作文500字
       游故宫作文600字
     
     坚强,开出生命的花朵
     顶碗姑娘
     石缝里的草
     玄鸟·青羽
     关于《死亡列车》的通知
     “鼻涕兄弟”
     小花猫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毕业心语
     2014,属于我的2014!
    过去现在和未来作文500字
    未来的高科技饭店作文450字
    未来的桌椅作文500字
    我的房间作文300字
    未来的家乡作文300字
    未来的我作文200字
    为未来而读书
    未来的家作文500字
    过去、现在、将来的我作文
    一份礼物带来的反思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