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我心灵的甘露作文

想把岩石滚开,但是无论她怎么推,怎么挤,怎么也推不走。最后,琳达忍不住哭了起来。而这一切,琳达的爸爸在家看的清清楚楚。爸爸走出来,问:“你用上全部力量了吗?”“是的。”琳达哭着说。“不对,你还没有叫上我来帮忙!”说完,爸爸便把岩石搬出了沙箱。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凭自己的力量确实难以解决某个困难时,求助别人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在生活中,我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家的电脑中了病毒。我便主动要求杀毒。但是,我却越搞越糟。但又不想求助别人。于是,这个病毒到现在还没有杀掉。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求助别人并不丢脸。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篇五:心灵的窗口──眼睛】
   也许世界上有千万种百万种眼神,但我相信的不是故意伤害的眼神,不是讥讽别人的眼神,而是那个令人一睹心震、记忆犹新的眼神。
   在小学的生涯中,从我的平时表现来说,我还算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女孩,而这些变化全来源一位老师──孟老师,她是我四年级时的老师。那时我还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见到老师不敢问好,上课时老师提问不敢举手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像绳索缠绕在我的身上。孟老师就是帮我解开身上绳索的人,她会永远生存在我的记忆里。
   上课的铃声打响了,孟老师走进教室,戴着一副眼镜,扎着一个独辫子,显得十分秀气、漂亮、精神饱满。我坐在一个角落,当我听到老师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的时候,我非常想举手展现自己。我的手一伸一缩,老师注意到了我,我立刻害怕起来,把手缩回去。老师还是提了别人,这令我非常失望。然而老师回过脸来用平静的眼神微笑地望着我,我立刻轻松了许多,好像是突然明白什么道理似的,但我仍然认不清方向。
   又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代表新的开始。孟老师又进入教室了,提了一个我完全理解的题目。我仍拿不定主意。突然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我紧张地说不出话来。这时,孟老师又用平静的眼神微笑地望着我,我说话了,回答了。孟老师连声叫好,并竖起大拇指。从此我改变了,是孟老师改变了我。如果不是她,我现在会活泼吗?会善于发言吗?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与指导都是发自内心的,也许孟老师做的只是个平静的眼神,但对我的影响是重中之重的。一个字,一幅图画,一个动作都可以帮助,以及影响一个人,以至那个人对这个“指明灯”感激不尽!
   啊!孟老师,我崇敬与感激的人,你时时刻刻提醒我──做一个活泼的孩子。

【篇六:师爱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学习生活是一段极其重要的道路,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而在这段艰辛并且充满乐趣的道路上,最不可或缺、伟大的向导和领路人就是老师。老师,好像光芒四射的灯塔,引导我们在茫茫学海中航行;犹如默默燃烧的蜡烛,把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恰似辛勤耕耘的园丁,滋润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田上绽放满了美丽的花朵。
   而我作为一个身体残疾而渴求知识的学生,老师的关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温暖和帮助,触动了我的心灵。在我比常人更加艰辛的学习过程中,三位老师对我的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
   在我刚进入小学校园的时候,由于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学校的许多纪律和规矩都不懂,所以学习过程很困难。起初由于我天生肌无力,手连笔都拿不住,我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chuzhong/chusan/201407/209042.html
  • 上一个初中作文:
  • 下一个初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触动心灵的风景作文
       青春随想作文600字
       青春随想
       致青春作文
       青春随想作文600
       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
       青春随想作文素材
       青春随想初三作文
       青春作文600字
       青春的作文
     
     我愿意
     愿书香伴我一生
     精彩的瞬间作文600字
     感恩母爱回报母恩
     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
     成长路上的故事多
     回顾我的初中生活
     留在记忆中的风景
     放飞作文
     一道灿烂的阳光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作文
    那一刻我心飞翔
    我心飞翔作文
    我心飞翔散文
    我心飞翔作文800字
    春蕾杯作文我心飞翔
    我心飞翔作文600字
    触动心灵的风景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400字
    让那片背影走进心灵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