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科学发展心得 >> 正文
中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

中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根据省、市、县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开展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林头中学向更高处发展”为主题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八次党代会、市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主题,以大讨论促进发展观念的大转变,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习、讨论、整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统一全校上下思想认识,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全校形成人人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全校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转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形成成熟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鲜明的导向和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党员、干部和教师把心思用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全心全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二、活动原则

1.坚持针对性原则:针对我校教育发展现状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针对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2.坚持实效性原则:通过学习、讨论,提高广大教职工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日常各项工作中,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三、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大讨论活动的时间安排是从4月28日至8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4月28日至5月15日,为宣传发动、提高认识阶段。主要任务是:广泛动员,统一全校上下认识。召开动员会,营造宣传声势,充分认识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提高全校党员、干部和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5月16日至7月15日,为学习讨论、查摆整改阶段。主要任务是:结合我校实际,学习讨论,查摆问题,实施整改。
1.组织学习
学习的必读篇目包括:①胡锦涛总书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第17篇);②《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出版);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④郭金龙同志在省委八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参考书目为:①《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②《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深入讨论
围绕学校发展及学生发展等,深入开展讨论,形成共识,写出心得体会文章。尤其要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一是落实科学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海事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和…
       市政府车队司机班学习落实科学发…
       财务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
       机关后勤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执政新理念亲民爱民
       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基层领导干部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防事业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公安和队…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
     
    论文修改重要性
    要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市长财税会议讲话
    民政局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县长商业步行街开工奠基仪式县情…
    县妇联计划
    政协委员会学习科学发展观会讲话
    镇执政能力考核细则
    全国法院审判监督经验交流会上的…
    法院二00四年总结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开展暖棚进畜活动方案
    开展生产恢复自救工作意见
    科学发展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