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整改措施 >> 正文
教育局农村教育整改措施

重点普通高中录取的前置条件。

高中教育:初升高比例达到98%。优质高中资源进一步扩大,指导之江高中顺利通过省一级重点中学验收,使优质高中招生数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

职业教育: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实施六大行动。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吸引企业资金参与职业教育,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要求加大专业设置更新力度,落实“双证互通制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计划”,进一步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启动第二职教城建设,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

高等教育:进一步丰富电大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争取电大升格为学院,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

成人教育:争取有60%的乡镇建成社区学校,创建省一级及以上重点成校,完成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800人,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广泛开展以成人为重点对象的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和文化生活教育培训活动,召开“社区教育研讨”现场会,使“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扩大。

特殊教育:继续改善启智学校和聋哑学校办学条件,逐渐使两校在教育层次上向两头延伸,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地位。       

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非义务教育学校,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民办学校设置与招生广告审批、财务监督、督导评估等制度,积极引导和推进民办学校建立自律机制。

13.进一步研究教育等差

20*年,对我市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各方面的差距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历史、经济、地域等因素,综合考虑,细致分析,确认阶段性差距的合理空间,确定缩小差距的具体步骤和措施,稳步有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满足各区域的孩子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14.进一步抓好安全工作

把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减灾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以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学生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预防学生溺水等工作。实行严格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落实物防、技防、人防措施,及时解决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减少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今年召开一次以学生接送车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工作现场会,推动安全工作扎实开展。

15.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严格执行“取消代办费”等有关新的收费政策。加大乱收费防范、监察、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人民教育基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择校生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16.进一步改革招生制度

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学校,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进一步改革招生政策。普高招生,在去年实行志愿录取、阳光操作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行省一级重点中学正取名额100%分配,并根据实际,适当调整录取批次,同时进一步扩大志愿录取的对象范围;职高招生,借鉴普高招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宣传部长作风建设整改措施
       民政局作风建设整改措施
       发改委作风建设整改措施
       水利局思想教育整改措施
       安监局作风建设整改措施
       环保局民主教育整改措施
       统计局实践作风建设整改措施
       旅游局自身建设整改措施
       街道社区指导思想整改措施
       民政党委理论学习整改措施
     
    工会入会申请书
    最新体育局总结
    民兵工作会举行现场观摩活动
    发改委国民经济报告
    畜禽养殖与产品加工考察报告
    创建新农村示范点补助方案
    度企业文化活动主题策划
    一班主题班会
    学习和遵守党章是确保党章党内地…
    老师作风整治实施工作方案
    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工作方案
    校园中医常识教育活动方案
    群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教育卫生调研报告
    整改措施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