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宣传经验交流材料

盘锦和铁岭等地设立多家代理旅行社。我们还与**天马旅行社合作,开通了**至马耳山、杨城寨旅游直通车,与集散中心合作,开通了**至马耳山、**水洞的直通车。20**年仅通过旅行社招徕的游客就达到了5万多人次。
    三、积极促销,展示形象
   国内、国际的各类大型旅游展会具有规模大、范围广、专业性强和信息传递快等优点,我们充分利用郑州国内旅交会、大连东亚博览会和上海国际旅交会等重要的旅游推介活动进行旅游推广宣传。其中组织各乡镇和旅游专业村领导赴北京学习考察冰雪和农事体验旅游活动;组织参加郑州、大连、上海等地的旅游交易会;组织参加中国旅游景区展示会暨**经济区旅游商品展示会和9·27旅游宣传日活动;组织赴市内中街开展农事体验和自助种植宣传促销活动,组织区内的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和组织宣传促销活动,全面展示绿岛空港旅游经济区形象。同时为进一步展示我区的旅游形象,苏家屯区旅游局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旅游宣传资料,重点编制了旅游经济区综合指南、旅游招商项目手册、农业旅游示范区宣传画册,绿岛空港旅游经济区规划手册、农事体验指南、名片、日记本和手提袋等宣传资料,其中旅游招商项目手册被区内的招商中心作为全区的招商材料大量使用,日记本被作为市区两级的“两会”代表们的专用记事本,这都极大地提高了我区旅游的知名度,全面展示了我区旅游的新形象。
   四、加强整合,提升形象
    在加强宣传促销的同时,我们还通过采取增强景区的旅游功能、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提高景区的文化品质等重要举措,全面提升经济区的对外整体旅游形象,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此来招徕游客。
   20**年我们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发展策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开发建设了杨城寨生态旅游区和马耳山生态旅游区,通过精品景区的建设和打造,带动经济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两大景区修建和装饰了采摘园区,修建和装饰游客中心2座、水冲厕所2座、可移动水冲厕所2座、旅游纪念品销售商亭2座、铺设停车场3处、新增设太阳能路灯38盏、投放生态休息座椅85组、生态垃圾箱121个,在各景区主要道路上,设立了国家标准的交通标志牌44块和制作全景导游图10块,并对景区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美化和绿化。为深刻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东北民俗文化,在马耳山生态旅游区新建民间艺术画影壁墙50处、装饰栅栏300延长米,增添了景区的文化气息。同时我们还在白清寨风景区农家院民俗一条街为每个业户安装了星级农家乐标志性牌匾,为每户配备笸箩圆筐、铜旱烟杆、烟叶袋、嘎拉哈和蒲扇等15种具有典型东北民俗的物品。
   苏家屯区是**市传统农业区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屯”的美誉,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粮食自给工程浑河项目示范区、全国工厂化设施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区。近年来,我区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已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农家果、购农家物、游农家园、享农家乐”一条龙的农业观光旅游链。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业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拓展客源市场空间,20**年我们还全面开展了**市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申报创建工作,并于20**年8月被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市农业旅游示范区”。
   总之,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以打造品牌和塑造形象为核心,全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宣传经验交流
       卫生经验交流
       监察局信访管理经验材料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经验材料
       公司管理经验材料
       电力局标准化建设经验材料
       民政局流动人口经验材料
       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
       财政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交…
       县城经济服务经验材料
     
    质监局强化质监安全整治计划
    学党章知荣辱演讲稿—知荣辱树新…
    街道社区矫正计划
    半年经济总结
    公司安监部年终总结
    乡镇执法大队长城管局总结表彰大…
    计生局征文—计划生育三句半
    基层党建新局面意见
    平安校园创建总结
    如何正确认识开展平安建设意义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生殖健康宣传工作方案
    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工作方案
    普通话宣传周工作方案
    党廉建设宣传实施工作意见
    惠农政策宣传活动安排意见
    统计法宣传活动方案
    公共节能宣传周工作总结
    公共节能宣传周工作总结
    青少年法制宣传学习工作方案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