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党委财政估算执行情况报告

安全设施650万元;政府办公大楼立面改造500万元。

9、维稳方面。安排5946万元。用于公检法司及三军三警等社会治安维护494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

10、环境卫生方面。安排5920万元。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1000万元;公厕建设等城乡环境卫生4920万元。

11、招商引资方面。安排380万元。用于旅游招商130万元;宣传黄花梨文化经费250万元。

12、企业改制方面。安排4000万元。用于国有企业改制,同时,启动350户棚户区改造。

13、公墓建设方面。安排2500万元。用于马岭公墓建设和殡葬改革工作经费。

14、偿还债务方面。安排10500万元 。用于偿还城投公司建设市货运大道、工业大道工程债务利息支出9300万元及国债转贷还本付息911万元;其他债务支出289万元。

(二)城投融资投入。安排42644万元。用于解放东路等6个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人民医院住院部建设。

五、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按照“抓好收入、多跑省厅、培植财源、加快支出、强化监督、管好队伍”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培植壮大财源,奠定财政增收的稳固基础

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把转方式、调结构与增财源相结合,用足用好财政政策,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推进产业改造升级,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抓好增收节支,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加强税收征管,深化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改革,加大稽查力度,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安全入库。进一步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强化非税收入票据源头控制,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征缴入库。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禁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科学调度,统筹安排,确保财政资金用“省”、用“对”、用“好”,保障各项重点事业发展。

(三)加强财政统筹协调,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方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将财政资金保障和政策聚焦的重点进一步向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重要民生领域倾斜,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加快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办法和项目支出标准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编制支出标准化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推进“一卡通”、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改革,建立市国库现金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政府采购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性和管控性;建立完善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定期检查,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提高财政监督的综合性和有效性;试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强化始终跟踪管理,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和约束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素质。

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财政系统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干部的培养、选拔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遭遇暴雨冰雹灾难情况报告
       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
       党委代表选举工作汇报
       党委信息公开年终工作汇报
       市委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道路修建动员会议讲话
       林权规章改革动员大会讲话
       书记在县委工作大会讲话
       春节习俗我来学
       欢欢喜喜过大年
     
    审计局领导述职报告
    单位安全自查自改指导意见
    国内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税务体系的内控制度创建调研报告
    市长经济普查会议讲话
    写字楼乔迁庆典致辞
    残联就业培训总结会发言
    学校食品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油田公司工会总结
    思想道德荣辱观建设的若干意见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意见
    镇党委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总结
    镇党委依法行政规划调研报告
    财政支出管理年开展情况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党委加快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