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正文
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开发可行性报告

筑外观处理尽可能简洁明了,色泽能够有效的融入周边环境。
3、体现分宜吴楚文化结合的地方民俗特色。
4、尽可能的处理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好环境同时注重营造古朴深远的意境。
三、主要建筑
1、展览馆:主要还原《天工开物》中的古旧代生产、生活工艺;
2、宾招:用于接待游客住宿、商务;
3、仰山宫:供善男信女烧香供佛;
4、诗亭:供游人赏玩;
5、堤坝:提供良好的河岸环境;
6、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雕塑;
7、红军攻打钤冈岭情景的雕塑;
8、书院:供游人参观; >9、其它附属建筑。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及交通组织:
景区钤冈岭至安分公路,约1公里,为主游线,需修建水泥路面,山区可按原石级稍加修正,但应拓宽1.2m左右,辅助进入各景点,减少路由,方便疏散游客。
二、水上航线:
可基本维持原样。
三、停车场、码头
钤冈岭北面的东北方设成主停车场,钤冈岭南面的东南方设小型停车场。主停车场设车位60位以上,小型停车场车位为25位左右。
第六章、绿化规划
一、绿化原则
1、以面为主,点线结合,绿树成荫,提高绿化覆盖率。
2、因地制宜改变林相,依照规划要求合理配植树种,建成针阔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3、丰富季节变化,按原始林状选择适应本地生长的地方树种。
4、合理改造,充分保留现有绿地系统。
5、加强行道树种植和建筑群间绿化,突出建筑风格和特性。
二、各主要景点绿化:
1、宾馆四周:依照景区接待站的绿化规划技术规范,充分结合江南山水文化特点,通过园林手法合理配种花、草、树。
2、钤冈岭:除保留现有植被,同时进行林相改造,丰富色彩变化。
3、河堤两岸:可种植些杨柳,尽显江南之美。。
第七章、其它基础设施规划
一、电力设施:
1、供电电源
由于钤冈岭景区所处袁河上游仅3公里处为分宜发电厂,电力资源丰富,电源从分宜发电厂接进就行。
2、用电量猜测
按人均用电量近期0.2kw,远期0.4kw;天天游人量近期0.5万人,远期1.0万人测算。
近期0.2kw×0.5万=1000kw
远期0.4kw×1.0万=4000kw
3、供电系统设施建设
分宜发电厂35kv电力线──变压器├─景区
二、水力设施:
由于钤冈岭远离县城,自来水目前还没来,但其地处袁河,地下水资源丰富,近期可采用地下水,远期可接自来水。
三、通讯设施:
根据规划要求,建立适应钤冈岭旅游发展的通讯网络,为游客提供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对外通讯服务。而分宜县通讯设施为全省最先进的县,有线、无线已覆盖全境。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财务猜测
一、总投资估算
钤冈岭景区建设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自然风光游线为龙头,采取滚动开发的分期建设步骤。通过部分资金启动,旅游收益带动的发展模式,建设钤冈岭风景区。
分期建设具体分述为:
一期工程2004年-2006年:重点建设好安分公路线入钤冈岭景区1km主干道;修建码头;建主入口门楼、仰山行宫、诗亭、宾馆;铸雕塑;购买中巴车2辆,建造木船2艘、竹排8艘,购买游艇10艘、非动力船10艘。投资约3000万元。
二期工程2006年-2008年:复《天工开物》之生产、生活场景,修建水榭、水车、水磨、水雕等;改造风景区范围内林相;雕石狮于万年桥,重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盐碱化草场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
       信用社如何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可行…
       无公害提子葡萄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驾校行业治理协会整顿驾培市场可…
       重大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内容及其…
       新建法庭办公楼可行性报告
       医院引资建设综合门诊住院大楼可…
       有机茶开发可行性报告
       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报告
       物流仓储项目可行性报告
     
    市纪检监察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经…
    机关食堂治理制度
    现代民间悼词
    副市长交通会议讲话
    交通局道路安全讲话
    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企业…
    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办法
    广电办建国60周年优秀演讲稿
    竞职演讲人大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阳光政府
    文化与旅游发展工作要点
    金融支持旅游发展工作意见
    旅游业管理办法
    旅游客车管理办法
    旅游业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要点
    农家乐旅游管治工作意见
    文化旅游宜居区建设计划
    文物旅游局年度工作总结
    可行性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