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汇报 >> 正文
学院教育现代化工作汇报

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进入21世纪。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近年来,作为路桥区窗口学校的路桥小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思想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到位,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加强了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图将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教育现代化工作有声有色、稳步推进。

加强领导。

要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着手,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的现代化。采取了抓教育、抓培训、压课题等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和技能。教师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1建立健全组织。

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中层领导、各教研组长、各科教学骨干、积极分子及专职管理人员。下设各学科的网站制作小组,所有成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定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把握研究方向,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探讨对策,从组织上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制订了路桥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三年规划》为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学校制定了各类职责、计划、制度如《路桥小学电教媒体使用规范》教室电教设备使用情况抽查表》等,建立了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反馈纠偏机制,并在每学期初都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有效控制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使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高效运作、落到实处。

2多种措施并举。

培养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制订了路桥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一是派出去。选送专业人员到省、市等电教馆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并派出有关领导参加现代教育管理培训,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手段。

二是请进来。学校定期举办现代教育理论、电教技术等专题讲座。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是校内集中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外地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先进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并指导阅读《浙江现代教育技术》等刊物,提高了教职工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是个人业余训练。由学校提供设备。教师个人自愿参加。为了调动教职工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学校还适时组织电脑操作比赛等,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保障课题研究。

学校教科室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验列为重点课题。学校为该课题提供了三条保障措施,为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并切实发挥作用。保证课题研究有足够的人员、经费和时间。

一是安排专项经费,

二是制定实施《路桥小学教师奖励办法》

三是保证相关人员有从事研究的时间。这些措施使课题研究工作成为学校的经常性工作。提高了应用水平。

结合本校实际,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媒体软件人才的培养。开发了一大批自制课件。

一是注重培养和物色课件开发人员。实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院特殊教育工作汇报
       市区聋哑学院工作汇报
       网络教育学院工作汇报
       电子工程系科研工作汇报
       高校生旅行社见习工作汇报
       记者专业生杂志社见习工作汇报
       办公室文职见习工作汇报
       高校生酒店见习工作汇报
       大学生教育局见习工作汇报
       高校生农业银行见习工作汇报
     
    电力企业爱心平安和谐活动演讲稿
    高中生演讲稿梦想激励我奋斗
    创新务实奋勇争先努力开创全区民…
    加油站区域领导竞聘演讲
    公司计生安排
    县度教育总结报告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报告
    粮食局加强政策管理发展规划
    市外经贸要点
    工商领导考察学习心得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教育卫生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绩效奖金管理办法
    建设职业教育实施工作意见
    关于教育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工作方案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创新规划
    工作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