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学习雷锋作文600字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用他那平凡而可敬的事迹感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血青年。雷锋,这两个不单是表示名字的字眼,已成为了一种崇高精神和品质的代名词。
   日本的一位大造纸商说了这样一句话:“雷锋仅20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多年前,我们把饮茶之道推广到日本,让日本的品茶技术再创新的台阶,而中国会品茶的人越来越少了。换个角度思考,日本替我们把饮茶之道保存的如此之好。难道这崇高的雷锋精神也要替别的国家保存吗?
   在这个学习雷锋的好日子里,我已经等不住要帮助别人了。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在三月的一天里,那天放学后,我们都背着书包奔出教室了。我在下楼时,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作业本忘记拿了,于是,我急匆匆的跑上楼去拿,我上到四楼时,我想起一件事:这么迟了,估计也没有人扫地了,门不会……我边想,边想五楼走去,结果到了教室门口,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是谁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了教室。哦!原来是卫生委员谢涟欣在打扫卫生。她已经满头大汗了。我这个男子汉怎么会袖手旁观呢?我拿起笤扫,也开始扫起来。我们最后扫的全身汗透了,才回家,我因为太迟回家被妈妈说了一句,但这也值得了,因为我今天帮助了一个活雷锋!
   我坐在椅子上,想着身边许许多多的活雷锋:有清洁员阿姨,她们每天起早贪黑,把市区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交警叔叔,他们不论下雨刮大风,都会来到岗位上,疏导交通。还有一些乐于助人的人,他们喜欢帮助人,把流浪的大叔,送到警察局去,让他和家人团聚。拾金不昧的人,有时捡到数十万现金,他们也没有被金钱的利益诱惑,而是把现金原封不动地还给失主,自己也没有什么情绪。总之,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在集体中的每个人也需要雷锋精神。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一个集体只有互相团结才能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做自己的任务,而不关心集体的话,那又何谈团结,何谈发展呢?

【每日写作指导:常见作文写作方法——学生必读】

  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环境衬托法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chuzhong/chuer/201404/207184.html
  • 上一个初中作文:
  • 下一个初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小的梦想作文600字
       游永川动物园作文600字
       攀岩作文600字
       我的别样童年记忆作文700字
       谈谦虚作文
       家乡的小河作文500字
       微笑改变世界作文600字
       家乡的沙滩作文700字
       蒜拌黄瓜作文700字
       不会变的是家园作文600字
     
     那时那抹笑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800字
     悄悄走近你
     人生关键的时刻
     悲伤的时刻
     现在就去做
     幸福的泪花
     一次难忘的比赛
     童年傻事作文500字
     感人的春风
    雷锋作文600字
    学习要靠自己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雷锋作文600字
    我身边的小雷锋作文600字
    学习乐观积极的心态
    享受学习感受生活
    雷锋精神伴我行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文
    以学习为重
    学习就像爬大山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