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走进音乐的世界作文

不知还说啥/只听妈妈轻轻说/家里挺好的”唱出了满文军真挚的情意。
   一根电话线牵扯了两地母子的深情,简单的言语、朴素的情怀,寄托着母子间深深的眷念。学生听着听着慢慢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跟着轻轻唱起来,有的同学眼中还闪现出了晶莹的泪花,这时我满怀深情地将学生引到要写的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上来,学生借着歌曲情感的传递作用,写出了一篇篇真挚的美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在《青春》、《童年》、《幸福》等话题作文教学中运用了相关的歌曲,也取得了不凡的收获,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能让学生的作文情感真起来。

走进音乐的世界作文
   树的绿意,村庄的玉影在二月的天空下穿行而过,在一个充满凉意的日子里我刻意走进了音乐的世界。我很想听听那些原本被视作天籁之声的名曲,于是选择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阿炳的《二泉映月》、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和凯丽金的萨克斯管独奏《回家》。这四支我非常钟爱的曲子,每一个激情洋溢的音符都使人如醉如痴,那魔幻般的旋律让你听过之后终生难忘。
   走入《梁祝》,激动静止于寂寥,我生怕惊动了情语低诉的蝶儿。一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品尝,色彩纷呈的意念四面奔流,滚过远古,漫过岁月之堤,迷了无数人的眼帘。大片的泪落在生与死之间绵长的时空,将恩怨、悲欢、聚散、今昔击得飞溅。蝶儿停在远远的枝头,望着我,沉默不语。
   走入《二泉映月》,冷冷的弦,瘦瘦的男人,一座山,一池水,泛着淡淡青霜,吟着高高低低的弦韵。男人,比二胡还瘦,眼睛,比湖水还深。洗涤不清浑浊,缠绵不住温存,只有月华如水,淹没了奏者和听者的双眼。坐了许久,思索了许久。梦无痕,岁月无痕,最美丽的只有无畏。一曲终了,余音久久不散。
   走入《秋日私语》,想起老家,抑或是老家的篱笆。思归的人,善感的心,以及驿动的梦境里,林中幽溪素波褪去了陈旧的色彩,用流经千年的韵致婉约拍击着莺飞蝶舞的岁月。倾听青春,倾听阳光,倾听生命的另一种走势,倾听似水柔情的诉说,倾听一生一世的私语。秋日黄菊,芳香落满一地,轻叩玄机串串,禅语絮絮。艺术,没有国界。
   走入风靡全球的《回家》,悠扬的萨克斯掀开了对根的眷恋,故乡远隔千山万水的呼唤穿透重重绞绡帘幕。回家,当情感泛滥,思念的琴弦被月光拨响,故乡啊,我要乘坐这悠扬的旋律返回你温暖的怀抱。
   走入了这片自己刻意装饰的音乐天空,我就再也出不来了。记得冯骥才在《浪漫的灵魂》一文中描述“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说过:“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它来自音乐,因为一切艺术都是灵魂的成果,而守矩的灵魂不会产生伟大的艺术。”是的,走进音乐的世界,就是走入激情的天堂。

走进音乐的世界作文
   我有一位朋友,她时而细腻时而粗犷,她时而温柔时而豪放,她讥讽邪恶,赞美善良和勤劳。她喜欢用优美的曲调,向我叙述故事。她就是我的朋友——音乐。
   我喜欢古典。从她歌唱的曲调中,我知道了贝多芬在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情况下,写下了《悲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既讲述了贝多芬悲惨的命运,又体现了贝多芬的坚强。我明白了海顿《惊愕》中对皇家贵族的藐视,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同时也从阿炳《二泉印月》那悲哀,凄惨的曲调中,知道了阿炳不幸的命运,但又从中听到了阿炳对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chuzhong/chuer/201302/184075.html
  • 上一个初中作文:
  • 下一个初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心里装着宽容作文
       办黑板报作文
       那一次自信花开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快乐的阳光体育作文
       关于爱的作文450字
       打篮球作文
       2013寒假之旅普吉岛作文
       一个快乐的下午作文
       美味的羊肉串作文
     
     我真的爱您
     那年桃花盛开了
     我很幸运作文
     举手的启示作文
     走进音乐的世界作文
     成长需要失败
     我多想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消防活动半日游作文
     纯洁的友谊作文
     我的幸福家庭
    有关音乐的作文
    走进秋天作文800字
    走进母亲的心
    关于走进自然的作文
    走进校园作文
    走进初三作文
    走进大森林作文
    走进初二作文
    走进家乡作文
    音乐伴我成长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