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商品经济德风起云涌,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诚信的缺失扼腕叹息。我们身边几乎充斥了各种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令人骇然的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文凭、……不胜枚举,各种企业的虚假广告更是层出不穷,让人叹为观止。当我们还没有忘记肯德基的“苏丹红”;哈根达斯的“黑作坊”;晋江的“假药”;我们又为在“三鹿奶粉事件”中那些离开的孩子惋惜落泪!难道我们真的就应该背信弃义、惟利是图,视诚信如粪土吗?难道我们就真的应该将诚信摧残得面目全非、无地自容吗?
   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什么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却不能不震颤人的心灵,它在拷问每一个在诚信危机重压下的人们。
   '一位智者,一位能用他那白须白眉捋起岁月的老人,秋风瑟瑟中,守着一个行李箱的承诺,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当行李箱的主人得知老者的身份后不禁惶恐,但老人笑了,慈爱的拍拍年轻人的肩,那个老人就是季羡林。诚信,沉甸甸的财富,如岁月般深深镌刻在这位年逾古稀的白发老人心中,除了感动,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海尔的领头人张瑞敏“处处兑现诺言”是诚信,他的一贯做法,不仅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的创造热情,也使海尔集体成为走出中国,享誉世界的佼佼者。正是因为他的诚信,守信用,才赢得了别人的信任,成就了辉煌的事业。诚信的品质在他们身上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鲜花,散发着宜人的芬芳,一直吸引着完美的灵魂向它靠拢。
   对朋友而言,诚信是友谊的纽带;对恋人而言,诚信是永远散发着爱意的玫瑰。诚信之于社会,就如一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喧嚣浮躁的世界,诚信犹如一条水晶链即使在夜的黑衣下,它依然夺目。人生需要诚信,犹如树高千丈仍需要根的滋养一般,人的脊梁骨是靠诚信来支撑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诚信不只属于纯真的远古时代,不只属于先哲圣人的言论,不只属于志士仁人的轶事;诚信,它同样属于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就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契约,笑看诚信之花的绚丽绽放!

【篇七:守住心灵的契约——真诚】
   小时候,许诺就像决定一生的契约,一字一句都刻在心中,不需任何的海誓山盟,只要两个小手指轻轻一勾,就像改了印章一样,表示对彼此的真诚,长大了,随着心灵的复杂,有谁能真正坚守心灵的那份真诚。
   我们会对我们的家真诚,因为那时我们生长的地方,会对我们的父母真诚,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407/209079.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守住心灵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约定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
       怀念花开的日子作文
       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在生活中发现了美
       我发现了美
       触动心灵的作文
     
     学会做人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当局者与旁观者
     对待事物的不同观点
     怒放的生命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上善若水
     话题作文
     君子之交淡如水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约定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心灵的窗口
    心灵作文800字
    心灵的真善美作文
    美好的心灵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