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是个讲诚信的人吗?我们是否能够挺起胸膛,拍着胸脯说:我从没有做过有违诚信的事。为了完成作业,竟与百度形影不离;为了玩电脑,竟可以欺骗父母说我买电脑只是为了学习;为了考试成绩好可以作弊;甚至言而无信,贷款不按时还,更甚者……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同学们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待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住心中的契约,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
   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秋天里结出的丰硕果实;老师说,诚信是师生间白玉般纯洁的感情;工人说,诚信是辛勤劳作下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简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翻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因失去诚信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来: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亡了国,还使一代贤臣—屈原饮恨汩罗江;吴三桂失信,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以史为鉴,诚信是我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一个不讲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们大学生更应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守住心灵的契约,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承诺不能带引号;诚信严禁有问号;许愿不妨省略号;诚实务必惊叹号。守住心灵的契约,按契约办事,收获美丽的人生吧!

【篇二:守住心灵的契约】
   那屹立不倒的胡杨,是为了实现对绿色都诺言;那向东奔流的江水,是为了实现对大海的诺言;那茁壮成长的青草,是为了实现对春天的诺言。诺言——心灵的契约,守住它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
   守住心灵的契约,记住诺言,就是守护友谊、就是守护亲情。有一句话说得好:“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尽管血浓于水,但亲人间的轻诺寡信却无形中使人们之间犹如隔了一堵墙,使亲情失去温暖,平添苦涩。那《氓》中的两人本恩恩爱爱,但却因男子的失信而不能长久。诺言体现了契约精神,心灵的契约不能违背。“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皆是因那人没有守住自己心灵的契约。那些“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体会到亲情是一份幸福的承诺,更是心灵的契约。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什么叫做幸福,什么叫做亲情。唯有守住心灵的契约,亲人之间才会更加亲密无间,亲情之花才能永开不谢。守住心灵的契约,记住诺言,将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功。左拉说过“失信就是失败”,当然,履行自己的诺言,也会使自己在成功的路上更进一步。季布,汉朝人,他以诚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上人都出来掩护他,使他安全度过了危难最后,季布又受到众人的推荐,得到了汉朝的重用。待人以诚信,别人便会记住你,在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san/201407/209079.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守住心灵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约定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
       怀念花开的日子作文
       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在生活中发现了美
       我发现了美
       触动心灵的作文
     
     学会做人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当局者与旁观者
     对待事物的不同观点
     怒放的生命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上善若水
     话题作文
     君子之交淡如水
     守住心灵的契约作文
    守住心灵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契约
    守住心中的约定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最美丽的心灵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心灵的窗口
    心灵作文800字
    心灵的真善美作文
    美好的心灵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