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建军节演讲稿 >> 正文
教育局发展建军节国防教育汇报材料

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紧迫感。

  4、定期进行军事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意志。

  5、向青少年普及国防军事知识,了解重大国防事件,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

  (二)、国防教育的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切实做好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冯雪亮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处理、安排、落实、检查学校国防教育的日常事物工作。

  (三)、实施国防教育的措施

  1、建立国防教育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布置国防教育的具体内容,形成计划,并落实专人负责,使国防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发挥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课堂主渠道作用,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国防知识,把知识的传授与国防教育爱国、报国结合起来。

  3、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读报栏,广泛张贴国防教育知识,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有国必有防、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

  5、通过纪念日,举办演讲会、报告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

  6、每年举行一次军事化集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组织纪律观念。

  7、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定期放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同学们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8、每年建军节期间,举办黑板报展览、国防知识答卷、国防征文活动,积极宣传《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知识,在武装部的指导下开展系列参观活动。

  9、开展“拥军爱民”小卫士活动,组织青少年成立拥军服务队,帮助周边地区军烈属义务劳动。

  10、学校图书馆订阅《解放军报》、《国防》、《军事知识》、《中国国防报》、《兵器知识》、《航空知识》、《舰船知识》、《纵横》、《军事史话》等国防教育刊物,

 
积极组织学生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会和读书笔记竞赛。

  国防教育可以说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和军体训练,她还有许多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可以让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接受共产主义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基础道德,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国防教育也是我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近几年来,我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军训等国防教育活动屡屡在济东新村、兖矿电视台报道,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由于我们把学校的常规教育与国防教育机制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规范行为和勤奋学习的良好作风入手,进而促进学校优良校风形成、促进我校学生自主教育的更好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人认为,在中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前途,而我校国防教育的成功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培育21世纪钢铁长城捍卫者的主要渠道。兖矿集团济东中学浓浓的国防教育氛围,使学生们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端正了学习态度,学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八一建军节壮哉军人回答演讲稿
       八一建军节演讲稿—沐浴春风体育…
       八一建军节演讲稿—发扬光大我军…
       八一建军节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
       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演讲稿—时代…
       八一建军节演讲稿——责任共产党…
       共和国基座八一诗词
       八一建军节演讲稿沐浴春风体育腾…
       八一诗词共和国基座
       纪念八一演讲稿为了忘却纪念—献…
     
    企业协作配套会演说材料
    副主任科员就职演讲
    婚礼上新郎发言稿
    银行总会计总结
    企业员工文明公约
    邮政投递人员事迹材料
    药监部门行政执法年终报告
    理工学院创先争优总结
    县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情况汇报
    县长加强维稳研计班讲话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教育卫生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整改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绩效奖金管理办法
    建设职业教育实施工作意见
    关于教育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气象局发展工作要点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工作方案
    建军节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