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

实施管理流程再造,强化集团公司管控能力的总体要求,正确认识构建“一个中心”、“两个结合”、“四个板块”、“五种管理模式”、“五个集中”、“六个平台”的管理体系和偏重于集中管理的混合型总部管理架构(见工作报告25至28页)。
  4.围绕实现集团公司“十一五”后四年的总体目标和2007年九项主要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观念、战略、管理、发展、改革等方面问题,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全面查摆制约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5.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和塑造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团结和谐的文化精神。
  6、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倡导”的要求,大力弘扬集团公司的五种精神,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工作作风转变为重点的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与建设一流的黄金集团。
  四、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大讨论活动是集团公司当前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把学习实践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主线贯彻始终,把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贯彻始终,把加强领导,抓好三个阶段,力求实效贯彻始终。
  1.建立责任制。大讨论活动在集团公司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单位党委(党组)具体组织实施,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行政领导要积极支持和配合。
  集团公司成立三个工作组:总部机关组、在京单位组和京外子公司组,负责对大讨论活动的具体指导和工作落实。集团公司机关党委各党支部书记作为总部大讨论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要组织落实好各项工作。党委宣传部将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掌握各单位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情况,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
  2.各级党组织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抓好载体。要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领导班子的学习讨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发挥表率、示范和带头作用,将大讨论活动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抓好学习讨论。
  各单位根据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有措施、有组织地认真进行。在大讨论活动中要善于发现新思想新见解,善于总结经验,尊重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深入交流制约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解剖典型,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拿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运用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载体,运用宣传媒体,如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网络交流等,宣传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收到的实效,为大讨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每个职工都要联系自己工作和思想实际,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长远,见微知著,居安思危,坚持讲实话、想大事、议大事,理清思路,规划工作,制定措施。
  4.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确保大讨论活动顺利进行。集团公司党委将根据大讨论活动进展的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进行督促检查,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大讨论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并将实施方案报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备案。
  
  

  

 

 

上一页  [1] [2] [3] [4]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课讲稿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机…
       科学发展观体会全面把握好科学发…
       组织人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信社又…
       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环境友好宜居…
       县市区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实现农业农…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开创统计…
     
    企业党建经验材料
    做好我省异地安置人员医药费报销…
    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不断推进农…
    人大会议闭幕词
    教育局加强学校文明创建讲话
    街道党委离休老干部情况座谈会讲…
    物业管理处王主任总结
    信用联社半年安全保卫总结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中学上学期计划
    生产落实年活动方案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开展暖棚进畜活动方案
    开展生产恢复自救工作意见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