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乡村五保户供养机构建设方案

一、切实加强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领导

着眼解决乡镇敬老院建筑陈旧、设施落后、服务功能差等现实问题。从 年下半年开始,乡村 五保对象是乡村 中最困难的弱势群体。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是对乡村 五保供养对象实行集中供养的主要载体。针对我市原有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布局、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五保供养需要的实际。全省率先改革乡镇建院模式,探索建立区域性敬老服务机构,并制定了年工作方案,计划两年内投资1.2亿元,将全市80所敬老院整合为13所,新增床位2500多张,总床位数达到5000多张,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基本满足乡村 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的需求,使全市乡村 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由目前的14%提高到50%以上。

去年以来全市已新建改扩建乡村 五保对象服务机构6所新增床位700多张,1442名乡村 五保供养对象得到集中供养。总的看,各县区供养服务机构的主体工程建设进展较好,但附属设施建设滞后,已入住的敬老服务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与现代化乡村 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年是全市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最后一年,市政府已将乡村 五保服务机构建设列为 年民生工程37件实事之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推动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7所在建供养机构所在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并明确专人具体分工负责,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对供养机构建设的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程,确保年底前全部完工入住。

二、认真抓好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相关工作

结合我市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省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确保年内我市供养机构建设全面完成,13所供养机构全部完工入住,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供养机构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供养机构辅助设施建设工作。已完成供养机构主体工程的县区,要加快完善食堂、锅炉房等辅助设施建设,建的供养机构要将辅助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保证供养机构入住条件。同时要加大工程建设监管力度,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技术监督,把住每一项工程建设细节,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提前做好入住前的准备工作。供养机构建设的同时,提前采购内部生活设施,争取内部装修完工后,尽快入住。选购供养对象需要的生活物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居住特点,把好质量关。

三是切实加强管理。各县区要按照市民政部门加强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让五保老人和其他群体一样享受到公共财物的阳光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四是进一步搞好院办经济。各县区要积极鼓励供养机构,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展种(养)殖活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供养对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五保对象老有所乐、老有所动、老有所为。

三、继续加大乡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投入力度

省、市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适当予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饮用水源头整治方案
       暑假防火安全活动方案
       建筑业拖欠工程款安排方案
       违法排污厂矿整顿方案
       促进经济集聚区规划方案
       猪流感疫情预防方案
       本市灭鼠活动方案
       无障碍设施排查实施方案
       有关城市雕塑创作执行方案
       市委完善安全生产的方案
     
    首届鸳鸯溪漂流节经贸洽谈会上祝…
    林业局科学发展观讲词
    县物价局医改情况报告
    半年联社纪检监察总结
    乡镇党委五年任期总结换届报告
    小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食药分局学习科学发展观整改贯彻…
    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演讲稿
    家庭病床工作规则
    乡村中医药重点工作方案
    乡村卫生服务管治实施意见
    乡村消防安全扶持实施意见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乡村经济发展工作要点
    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
    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意见
    乡村民居防震保卫工作意见
    乡村土地登记办证工作方案
    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