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招商引资意见 >> 正文
财政职能建设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安徽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总体要求
  1.提高认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共同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公共财政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的体制机制,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关系到地区、行业、部门、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各级财政部门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责任和使命所系,进一步调整财政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力争在和谐安徽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2.明确目标。围绕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实现四个目标:一是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大体均等化;二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方面的差别,使他们在参与社会竞争方面基本做到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三是逐步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使所有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逐步缩小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3.理清思路。一是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围绕和谐安徽建设总体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统筹谋划、总体安排、统一平衡;二是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向“三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向困难群体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关注民生,雪中送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四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安排项目,合理安排投入。
  二、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主要内容
  4.转变理财理念提升工作效果。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关键要转变理财观念,用思想转变的成果,指导实际工作的展开。要转换财政收入分配理念,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转换公共资源配置理念,实现从推动经济增长优先兼顾其他方面发展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并重;转换财政宏观调控理念,实现从传统的促进经济发展总量平衡转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以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省及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根据财权与事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省、市、县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收支范围。
  建立健全与各地经济发展、税负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口、教育状况和对财政支出的需求等因素相联系的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按照全省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如区域发展扶持政策、县域经济扶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政策、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等,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财政局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意…
       市招商引资考核意见
       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实施意见
       对财政系统队伍建设提出四点要求
       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意见
       创新招商方式建议
       省级农业抗旱救灾项目资金方案
       涉农资金整合意见
       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意见
       市商务局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意见
     
    品牌签订仪式庆典致辞
    公司职员生日庆典致辞
    迎国庆保安全安全生产大检查总结
    区委优化换届选举发展意见
    招商局文化投资汇报
    创先争优推进会县委领导讲话
    国土局土地纠纷调查报告
    名人名言道德篇
    以老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演…
    民政局十个一工程三年规划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支出管理年开展情况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党委财政估算执行情况报告
    年度镇财政包干工作方案
    党委财政预算报告
    招商引资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