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企业工作意见 >> 正文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关于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指导意见具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为重点,着力推动人本管理思想的实践,不断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进公司协调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2009年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2009年是“抢抓五年机遇期,实现十年新发展”的第四年,也是确保赵矿公司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矿区,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推动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据此,2009年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集团公司“两会”精神,大力弘扬、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方向,努力把亲和力注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增强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为建设和谐矿区,促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二、“企业文化建设亲和年”活动的主要任务

2009年企业文化建设要贯穿亲和年主线,以全面推广“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课题成果为重点,带动“亲和年”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继续推行“rmdc管理法”向经营领域纵深发展、向机关管理纵深发展、向行业特色纵深发展,努力实现理念亲和、制度亲和、到行为亲和的突破;实现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在方法、途径、机制上的突破;实现打造行业特色文化的突破。

1、树立亲和思想、构建载体机制,营造浓厚的亲和氛围亲情和信任是形成企业亲和力的基础。这种亲和力决定着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和关心程度,决定着他们是否为企业奋斗一生。构建企业的内部亲和关系,树立企业的社会亲和形象,是实现公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率先树立起亲和意识,自觉把亲和观念内化为管理方式、行为方式,努力使我们的理念更加亲和、管理更加亲和、环境更加亲和、人际关系更加亲和、企业形象更加亲和,进而增强广大员工、社会公众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关键是构建相应的载体和配套的政策制度。要以亲和思想为指导,制定有利于满足员工工作、生活、学习、安全、发展,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工作载体和政策机制。要根据公司实际,努力构建以维护员工民主权利、参政议政、平等协商、集体全同、厂务公开等工作机制;发挥“五突破,一加强”的维权职能,依法维护员工民主权利的机制;区科每月为员工办一件实事考评机制;深化“暖心聚力”工程,不断改善员工生活和美化小区和矿内的环境机制,关心弱势群体,落实与特困员工帮扶“结对子”,实施援助的机制;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用机制规范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需求,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以此营造亲和的氛围,为推进公司发展提供协调、稳定的保证。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供电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意见
       企业安康杯活动实施意见
       煤矿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意见
       企业推进节约型建设意见
       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见
       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见
       企业安全管理意见
       企业医疗保险实施意见
       企业稳定就业意见
       非公有制企业常务建设总结
     
    民政局制造业基地建设意见
    教育局完善信息公开年终报告
    广播电视局总结及要点
    半年农业局总结
    申报市先进幼儿园汇报
    热电公司档案管理总结
    三八节机械公司女工演讲我们是亮…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德育创新活动与…
    学校基建办公室总结
    公司资金管治制度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治理违法排污企业工作方案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支持重点工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企业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