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政府工作意见 >> 正文
开展促进落实月活动的建议

一、开展“促进和落实月”活动的重要性

促进和落实是决策的归宿,也是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年初,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对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几个月来,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相继对各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说,当前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非常明确。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取决于工作的促进和落实。只有强力促进和落实,才能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省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步伐;只有强力促进和落实,才能更好地实施和实现“一个核心”和“双轮驱动”战略目标;只有强力促进和落实,才能把重点、难点和着力点抓在手上、落到实处,解决重点抓不住、难点解不开、着力点抓不准的问题;只有强力促进和落实,才能在工作中锤炼队伍,历练本领,检验干部作风转变的成果。从总体上看,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素质是高的作风是过硬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但是工作促进和落实中,也确实存在着促进和落实不力、氛围不浓、效果不好的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和同志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激情,缺乏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的勇气,缺乏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罢休的韧劲。

二是个别部门和同志对新理念、新思路掌握不深,对新政策、新要求了解不透,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胆略和气魄。

三是个别部门和同志工作部署多,督导检查少;宏观思路多,具体方法少;注重过程多,关注结果少,落实不够好。

四是有些工作促进责任不明确,落实主体不到位,落实环节衔接不紧,促进和落实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委、市政府决署部署的促进和落实,影响了工作的成效,甚至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全市政府系统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快省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促进和落实月”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会建设和发展上来,以更足的劲头、更强的力度、更高的水平,全力以赴抓促进,提质提速抓落实。

二、开展“促进和落实月”活动的总体要求

这次“促进和落实月”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为总体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核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为战略举措,以全面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市“两会”安排部署和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市长办公会确定的重大事项,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深入一线抓促进,集中精力求突破,创新思维解难题,提质提速促落实,全域拓展“石家庄速度”确保上半年各项工作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解放思想抓促进、促落实。面对当前大事多、难事多、急事多的新形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省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投入到工作促进和落实中去。坚持把解放思想的实践贯穿到促进和落实月”活动的全过程,把解放思想的课堂搬到省会建设和发展的一线去、搬到重大项目建设的现场去、搬到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的地方去,努力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大胆地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到创造性地抓好各项任务的促进和落实上,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大落实。

(二)强化责任抓促进、促落实。要在年初市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城镇雕塑建设意见
       村民回迁楼产权登记流程建议
       移民安排建议
       礼仪宣传实践意见
       政务网站建立与管理的意见
       重点产业调整的落实建议
       城区住房拆迁管理意见
       市政府金融的指导建议
       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执行建议
       市执法监察意见
     
    城管局旅游城市迎检讲话
    工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方案
    元旦歌咏比赛主持词
    浅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报告
    竞聘银行营业室副主任演讲稿
    副市长社区建设会议讲话
    教师爱岗敬业演讲
    电信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青年文明号…
    促进中医药作用实施意见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开展暖棚进畜活动方案
    开展生产恢复自救工作意见
    政府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