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正文
财政局大学学分收费考察报告

 为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按学分收费的实施办法,由*校长带队,学校财务处、教务处一行五人,于20*年7月来到*大学和*软件公司进行考察调研。下面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大学从2000级本科生起实行新模式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实施新模式学分制。通过新模式学分制的实施,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和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更为开放、灵活并相对稳定的教学教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了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3m)人才培养框架和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使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大学按学分收费的基本做法

  1、学费的构成

  *大学的本科生学费分为专业注册费和按学分收费两部分。

  按学分收费部分:全校全部专业统一按160个学分计算,每学分按75元收取。160个学分按四个学年,每学年30个学分预收,即每学年按学分预收费部分为3000元/人。

  专业注册费:按国家核定的学年收费标准减去每学年按学分预收费部分3000元,差额就是各专业的学年专业注册费。例如:某专业的原学费标准是4800元/学年,现在该专业的专业注册费是1800元/学年;某专业的原学费标准是5500元/学年,那么现在该专业的专业注册费是2500元/学年。

  2、学费的收取

  *大学的学费实行按学年预收,实时核算的方式进行收费管理。

  新生入校按专业注册费+3000元(每学年按学分预收费部分)的标准预收第一年学费,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每个学生上一学年实际所选的学分进行核算,多退少补,同时按第一学年的标准再预收下一年度的学费。

  3、学费的实时监控

  财务处对学生交费欠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将学生欠费情况传送到教务处的教务管理系统,欠费学生不允许进行选课,也不能正式登录成绩。待交足学费后,才允许其选课,原欠费学分的成绩才能正式登录

  4、重修费的收取

  *大学的学生选项课完毕后,所选学分对应的学费将转出其预收帐户,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允许调整和退选外,即使是未参加学习或未参加考试也不能退费。

  所选课程未通过考核等原因要求重修,以及多修学分,辅修其它专业,均按每学分75元另外收取学费。

  三、*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带来本科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

  (一)选科与选课

  1、选科是在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

  ①进入*大学*学院实行特殊培养模式的本科优秀学生在完成前期教学后可自主选择专业。

  ②按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在完成前期教学后可在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

  ③一般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教育后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2、选课指学生对课程、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的选择,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不同模块和不同规格的课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课程修读方式。

  (二)导师制

  为全面实施新模式学分制,在本科生中实行“双师制”(低年级班主任制和高年级导师制),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思想上教导、学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水利局解放思想学习考察报告
       民政局外地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文化局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民政局党政干部学习考察报告
       旅游局发展城市规划考察报告
       城建局发展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民政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城管局发展园林城市考察报告
       民政局加强目标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农业局加强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行政争先创优总结
    学校年圣诞节联欢会主持稿
    河管局走访慰问离退老干党员工人…
    安义瓦灰鸡的形成现状与开发利用…
    医院业务院长年终总结
    全区—月份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讲话
    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方案
    办公室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办学交流材料我县初中教育得失谈
    农村加强经管服务发展总结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支出管理年开展情况报告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党委财政估算执行情况报告
    年度镇财政包干工作方案
    考察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