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乡镇领导民生教育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紧紧围绕"四区一中心"建设思路,突出"围绕'一特四化',实施'1+1'富民工程,建强基层组织,构建和谐新村"这一主题,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乡镇、村学习实践活动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实效。
      1、提高思想认识,形成科学发展共识。围绕增强发展信心、理清发展思路、加快科学发展,乡镇机关党员重在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事关本乡镇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大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普及。农村党员重在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着力澄清对科学发展观的片面、模糊认识,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真正使科学发展观植根基层、深入人心。
      2、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解决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民增收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围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落实"一特四化",深入实施"1+1"富民工程,种植业抓设施,主攻万元田,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网室制种、大棚蔬菜、食用菌等高效设施农业;养殖业扩规模,主攻专业户,以千家万户为基础,大场大户为骨干,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大力发展标准化设施养殖,持续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大力实施"万名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程,加大劳动力培训输转力度,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惠农利民实事。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滞后以及行路、吃水、上学、就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投资导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保障水平。突出民生改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全力策划、储备、筛选、申报一批大项目,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投资计划,以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进一步增强乡镇、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法治意识,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社情民意掌控不够以及工作方式比较简单等问题。提高乡镇、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能力,把握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党员干部的党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城市街道开展服务教育发展方案
       职校开展思想教育整治方案
       卫生院开展深医疗服务发展方案
       非公有制经济文明服务方案
       民政局开展组织教育整治方案
       民政局深化宣传教育整治方案
       区委领导创新管理整改方案
       民政局开展征集服务方案
       民政干部党性教育整改方案
       区委领导组织教育整改方案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意见
    商业贸易办公室维护稳定情况汇报
    乡镇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讲话
    思想汇报0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幼儿园0909第一学期计划
    数学教师读书学习几点心得
    教职工读书工作计划
    直休干党支部选举大会讲话
    市委书记抓落实讲话
    寒假超市社会实践报告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管理办
    领导干部工作日外监督管理办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方案
    乡镇一季度工作汇报
    成立乡镇气象站实施工作意见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