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写作高手 >> 正文
小学二年级上全册音乐教学设计下载

戏:《旋律接龙》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曲《歌声与微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热情奔放音乐特点,体验歌曲欢快音乐情绪。并能区分与《阿西跳月》中的不同之处,
二、听唱法学唱歌曲《西伦达》,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练习边演唱歌曲边拍打节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三、通过旋律接龙游戏,加深师生互动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旋律即兴创编,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锻炼自己听觉能力、反应与控制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游戏《旋律接龙》
用1(d)、2(r)、3(m)、4(f)、5(s)五音做旋律接龙
注:自由组合,但应用前句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不管音欠准或节奏型如何,都不能加以评定)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歌声与微笑》
1)初听,(完整听全曲)(提示学生随乐曲轻轻拍手)。
2)谈谈所听内容;歌曲的情绪.并与乐曲《阿西跳月》比较的什么不同?
3)复听: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西伦达》学习:(出示投影片)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结合歌曲谈谈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美丽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4)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3:节奏游戏:学生围成两个圆圈,里外对而行;师敲鼓;学生听:鼓声起走或跑,鼓声停学生停。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舞蹈表演乐曲曲《阿西跳月》与歌曲《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1:通过彝族舞蹈中三步一抬腿一跳(五步)的动作,体验彝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2:通过我国民族舞蹈中三步一踢腿的动作,感受我民族边歌边舞的喜庆气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二首歌曲《同坐小竹排》与《西伦达》
二:新课学习:
1:三步一抬腿一跳(五步)舞步复习巩固
2:《阿西跳月》练习(三步一靠)
3:三步一踢腿(四步)舞步练习
4:《歌声与微笑》练习,(甩袖)
5:比较不同处(五拍子与四拍子)
6:集体表演。分组表演歌曲《阿西跳月》与《歌声与微笑》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漂亮和动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目标:一、听唱法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要求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边演唱歌曲边拍打节拍,体验清新、美丽的歌曲情绪。
二、学习傣族舞蹈中“孔淮鹤立、孔淮开屏”等模拟孔淮的动作,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风格,体验傣族轻便的舞步。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
2/4
1、xxxx|x—|xxxx|x—|xxxx|xxx|
xxxx|x—||
二:新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度重点工程建设办公会会议纪要
       党支部接收预备党员大会程序
       电业局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
       电业局创建学习型班组实施细则
       综合高中足球队宣言
       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通信设备质量标准
       部队治理语句
       劳教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
       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招聘条件说明
     
    酒店加强安全防范总结
    县质监局日用消费产品3.5专项打假…
    区政府督促检查意见
    企业员工担保制度
    城管局深化行政审批要点
    婚礼主持人现场发言
    组织部领导在机关党建创优会上的…
    公司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市政务工作要点
    优秀厂矿长经理推荐材料
    加强中小学老师团队建设意见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中小学老师参加远程培训管理
    加强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意见
    中小学人事改制实施工作意见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中小学饮食安全情况报告
    新学期小学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写作高手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