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以水为话题的议论文

悬崖边,山脚下,一泓清溪在沉思:作为水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抉择让它犹豫。
   冷酷的青山发话了:“作为水,你的使命就是拥抱大海。”溪茅塞顿开,它决定去寻找海蓝色的梦。
   于是,它召集所有水滴,开始了通往大海的旅途。它告诉了身后的山,吻别了身边的花草,它行进在理想路上。
   在途中,它与其他几条溪流汇合成一条小河,队伍越发壮大。它们抨击着卵石,抚摸着水草,柔弱却不软弱,始终坚持着它那蓝色的梦。
   在不断的行进中,它由小河变成潭水,生活重新宁静,它开始迟疑。是重新开始宁静而无趣的生活,还是继续向前朝目标奋进?最终,它战胜了自我,决定放弃眼下宁静而无出头之日的生活,一直向前,让水的生命意义越发光彩,正如那钻石闪烁着它应有的光华一般!
   通往理想的路遥远而寂寞。它曾多次迟疑,又多次动摇。可最终大海的柔波却一次次坚定了它的信念,抚慰着它那纯洁的心
   终于,它听到了那雪白的海潮澎湃的歌喉,如大提琴般幽静的声音。它热血沸腾,加快了进发的脚步。近了,近了,日夜想望的海就在眼前,这时,它却冷静下来,大海是那么辽阔,如果自己融入其中,那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份子,更没有希望出头了。可是那海却呼唤着它,它在这一时刻,忽然沉静下来:虽然只能成为海的一小部分,但我已完成了水的生命的意义,这已足够了。于是它欢唱着,张开手臂投入了海的怀抱。苦涩的海水顿时让它哭了起来,泪水极咸,不知是海水的咸味还是泪水。但它却由衷地觉得这水是甜的,一直流进了它心中。
   这是,它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青山的话:作为水,你的使命就是拥抱大海!
   它做到了,它无愧于自己!

【篇二:以水为话题的作文】
   如明镜一般透亮,如玻璃一般透明。清凉而又清澈的水,从古至今,多少书卷上画有江河奔腾,多少诗人把它描绘得绚丽多彩。
   清流遐思,思出了她的美丽,思出了她的温柔。若手在那流淌来回的清水中,你会感觉:真清爽!那只手好像鱼儿般感到自由自在,你也会乐在其中,感到无比的快乐。
   早晨,红红的太阳在清亮的水面上冉冉升起,有如一颗红玛瑙。桃花也是红彤彤的,我不禁想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又联想那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心中又有些飘渺的感觉。
   登上公园的青山,看下面,一切都那么小。水面不过就像一幅出自有名画家画的水彩画。她映着拱桥、花草树木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小鸟。此时,水面又像打翻了颜料。
   到了静静的夜,一轮明月升上了高高的夜空。“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这句话在我的认为,不光是赞美月亮的,还在赞美我们人生活处处离不了的水。在月亮悄悄移动到水面上时,看到水里映着的月亮,不禁想到了《猴子捞月》的小故事。
   待到该睡觉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回去。在回家的路上,还看到几个人在亭子上饮水观水吟水诗,还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水的透亮,水的清澈,水的透明,水的温柔,水的清凉,水的美丽,水的潋滟,水的阴柔,水的纯净,水的温馨,你都感受到了吗?
   一阵凉爽的微风吹过,在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波澜,泛起了层层波浪。在我的心海里也荡起了涟漪,那时我对水的敬佩和喜爱,对水的热爱和羡慕。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必不可少,是最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chuzhong/chusan/201407/209054.html
  • 上一个初中作文:
  • 下一个初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那一刻我心飞翔
       我心飞翔作文
       我心飞翔散文
       我心飞翔作文800字
       春蕾杯作文我心飞翔
       我心飞翔作文600字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作文
       我发现了的美
       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作文守住
     
     我愿意
     愿书香伴我一生
     精彩的瞬间作文600字
     感恩母爱回报母恩
     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
     成长路上的故事多
     回顾我的初中生活
     留在记忆中的风景
     放飞作文
     一道灿烂的阳光
    以拼搏为话题的作文
    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
    以寻找为话题的作文
    以走过为话题的作文
    以走过为话题的作文
    以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以寻为话题的作文
    以痕迹为话题的作文
    感受距离以“距离”为话题写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