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科学发展演讲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党课讲稿材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一切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健全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把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能、力量,作为构想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要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于“发展什么”。人类思想史上,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发展理论,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是通过抑制经济发展来平衡别的发展。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经济发展始终是发展的中心内容,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这是不能动摇的,是坚定不移的。假如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熟悉,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反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反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同时,又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代替不了社会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不等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自然提高。假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偏离科学发展,不重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那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社会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在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更加关注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矛盾怎样化解等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并进。
  关于“怎么发展”。怎么发展?一句话,又快又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所谓“又快又好”,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首先要快,快是前提;要害在好,好是方向、目的。按照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24字基本思路。概括地说,就是要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重要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按照这一基本思路,《建议》要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因此,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在

又快又好发展上下功夫。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保险员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演讲
       当代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坚持科学发展观整和资源优势发展…
       市社科现场会暨弘扬科学精神落实…
       街道办事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
       党校科学发展观演讲稿践行科学发…
       五四青年节科学发展观演讲稿践行…
       公安警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演讲…
       科学发展观演讲稿科学发展观与当…
       宣传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演讲…
     
    团支书上学期总结和新学期计划
    工业园开业仪式讲话
    形势任务教育演讲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
    县教育局五项活动实施方案
    司法局发展政法稳定讲话
    校区禁毒教育宣传工作报告
    县委书记整改责任分解会议讲话
    物价局加强价格调控讲话
    电力企业操作队组长个人总结
    发展甘草产业工作方案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支持重点工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果林产业发展扶持管理办法
    旅游业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个体经营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乡村经济发展工作要点
    农业发展突破工作要点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科学发展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