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就职演讲 >> 正文
县人事局局长就职演讲稿

进就业局面,确保再就业率逐年增加。

2、以实现“两个确保”为重点、不断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大保险条例和各项法规的宣传执法力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机关事业及国有、集体企业社会保险覆盖率要分别巩固在100%和96%以上。重点抓好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面工作,力争今后几年有较大的突破,五年内参加社会保险申报登记,纳入覆盖范围并交费的人数达到95%以上。失业保险覆盖率继续巩固在100%。通过抓扩面征缴,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保持在100%。进一步巩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平稳运行。

3、充分发挥人才劳动力市场功能,广辟就业渠道,积极引进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信息征集力度,扩大人事代理范围,积极开展求职登记和就业指导,大力开展人才交流和职业介绍活动,努力解决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办好每月8、18、28日三个市场集日的洽谈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求职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二是加强对外联络,广辟就业门路,努力扩大劳务输出。

在巩固现有国内外输出客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渠道,力争今后几年劳务输出量年递增10%以上,以缓解县内就业压力。

三是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我县的《人才规划》,明确今后五年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目标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努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重点吸纳和引进教育、卫生、工业、农业和管理方面本科以上的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才智力保障。同时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开发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大以个体私营企业为重点的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非法中介组织的监察力度。对非法中介组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组织的欺诈行为,对干扰市场秩序,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行政处罚,并坚决依法予以取缔,确保我县良好的用工环境和秩序。

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深入开展就业证与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努力使新增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用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不断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四、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县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也是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倍受社会各届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观注。作为这个重要部门的带头人,我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牢记党的宗旨,用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绝不把党和人民赋于自己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要把自己当做人民的一名公仆,把权力用在党的事业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用在为全局干部职工当表率做示范上。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意识,廉洁自律的意识,在全局形成讲政治比素质,讲纪律比廉洁,讲作风比能力,讲文明比形象,讲团结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以清正廉洁、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展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部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领导就职演讲稿
       大学生新任班长就职宣言
       党委书记就职宣言
       教导主任就职宣言
       乡长就职宣言
       公司副总经理就职发言稿
       200环保局局长就职演说
       200校长就职演说
       200年大学生村官就职宣言
       200宣传部部长就职发言稿
     
    小学阳光体育方案
    司法行政干部以服务人荣演讲
    县长农村会议讲话
    中秋节晚会讲话稿
    金融网点柜员主管竞聘演讲
    乡镇党代会意见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法院思想作风整顿个人剖析材料
    矿职工内部退养治理办法
    文体局创先争优总结
    中小学人事改制实施工作意见
    党委人事部工作总结
    党委人事部工作总结
    人事科廉政建设情况报告
    残疾人事业发展考察报告
    残疾人事业年终计划
    县人民党委年终工作要点
    县人民党委二季度工作要点
    电力公司人事部工作总结
    工商局人事改革交流材料
    就职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