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就职演讲 >> 正文
领导就职演讲稿

连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中评委、各位中常委、各位中央委员、各位党代表、各位贵宾、各位工作同仁、党员同志:大家好!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面对各位,面对总理中山先生的遗像和本党党旗,内心真是感慨万千,澎湃不已。

我觉得我所面对的,其实是中国国民党一一0年来的传统与光荣、奉献与牺牲、顿挫与迷茫、坚持与责任。我所面对的,更是一个历史现场。

在这个现场,我们所作的承诺和努力,将来会改变中国国民党的命运、台湾的命运、中华民国的命运。

我们非常敬佩连主席在五年前订立党主席直选的民主改革,让国民党有机会再次展现他的自信和活力,同时我们也感谢王院长,因为他的参选,共同进行一场君子之争,才让国民党的声望在连主席「和平之旅」回到台湾,大幅上升之后,继续往上攀升,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光荣归于党的工作人员与党员】

我更要感谢全体的党工和同仁,因为大家把党主席选举办得公平、公正和公开,才使得我所说的,让成效能够展现。根据联合报七月十七日的调查,百分之六十三的国民和百分之八十三的国民党员,认为这次选举是公平的;百分之七十四的国民和百分之九十六的国民党员对这次的选举结果满意;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在连主席访问大陆之前,民意满意度是百分之三十七,不满意度是四十三;可是在连主席访问大陆回来后,民意的满意度就倒转过来,满意度变成百分之四十三,不满意度变成百分之三十七;前后相差了十二个百分点。

然后在党主席选举之后,满意度更攀升到百分之四十九,不满意度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六。前后相差了二十三个百分点,这是自两千年政党轮替以来,国民党声望最高的一刻。这都是各位党员同志的努力参与和积极推动的结果,我们大家应该为自己来鼓一次掌。

【改革诉求打动人心】

到底为什么我们的党员有超过五成的投票率,为什么在党主席选举后,国民党自己本身和外界都觉得国民党的气势提升?我想,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国民党这家百年老店敢于把整个党开放起来,让全体党员一票一票地选举出自己的党主席;这跟民进党,他们是由政治强人来指定候选人,同额竞选、不到两成的低投票率的不民主做法,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我们赢得支持的重要关键。

其次,不论是王院长或是我,在选举当中都提出了「改革、团结、壮大」的口号,让所有党员都感觉到现在的国民党已经不一样,他们愿意参与和投入,把他们的热情、活力和信心展现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过去五年大家太苦闷、太痛苦了,大家对于整个泛蓝和国民党有恨铁不成钢的悲愤与非常高的期待;苦闷五年的台湾社会也期待国民党,可以真正振作起来,扮演好反对党的角色,真正地对执政党提出有力的监督;人民也期待国民党以包容和宽大的性格化解政党的恶斗;人民也期待国民党以理性与和平的风格,可以节制民进党的民粹;人民也期待国民党悍卫中华民国,反对台独,让两岸维持一个和平与安定的局面;人民也期待国民党真心改革,扫除黑金,成为一个正派、清廉、诚实、有战斗力的政党。这是国民党未来的使命,也是我个人无可回避的挑战。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英国的小说家曾经写过,「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现在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说是最坏?我们本来以为台湾已经进入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可是我们却碰到一个最不讲究民主和法治的领导者;在社会上应该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大学生新任班长就职宣言
       党委书记就职宣言
       教导主任就职宣言
       乡长就职宣言
       公司副总经理就职发言稿
       200环保局局长就职演说
       200校长就职演说
       200年大学生村官就职宣言
       200宣传部部长就职发言稿
       200年司法局局长就职宣言
     
    在县领导国资监管会议讲话
    客运办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计划
    纯正部队风气教育整顿发言提纲
    纪念建党周年暨表彰五个十佳大会…
    最新暑期实习心得体会
    运动会稿件之真情告白
    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
    普通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事迹材…
    一季度收费业务测试卷b卷
    财政局加强财政征管计划
    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管理办
    领导干部工作日外监督管理办
    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工作要点
    领导和国企领导人审计工作方
    市委党建设领导组工作要点
    副科级领导选拔工作方案
    关工委领导年终培训会
    领导民生体验情况报告
    传达学习领导考察时的讲话
    领导在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就职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