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会议主持 >> 正文
旅游局会议

发假日旅游热点,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引导旅游消费。要高水平地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专业性旅游活动,重点办好中国(**)回族文化旅游节、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塞上湖城游船博览会暨爱伊河旅游节、第五届六盘山山花旅游节等重大旅游活动,带动旅游人气指数上升。
    二要把发展国内旅游作为基础。明确主攻客源市场,达到确保区内市场,重点周边市场,强化境内市场,推动境外市场的目的。国内市场重点推广以陕、甘、蒙、青为主的周边客源市场,继续开拓以广东、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等区域市场,加强与重点客源地的合作。“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要素企业,要针对区内外旅行社推出的各种线路产品以及旅游景区内部的索道、观光车、游乐等项目,提供优质的接待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三要整体联动宣传促销。继续实行部门联动、政企结合、区市县联合,文化、文物、商务同旅游结合,航空、铁路、电信、联通等部门与旅游结合等方式,加大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力度。整合区、市、县(市区)和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促销资源,实施好“请进来,走出去”旅游营销战略。积极组团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旅游联谊会以及国际促销活动。参加台北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和**(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旅游促销活动。组团赴台湾举办宣传活动,推介**旅游。选择参加北方旅游交易会、广州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区域性活动。邀请主要客源市场的主流媒体和主要旅行商来宁考察和采风踩线,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形成宣传营销的叠加优势。景区、旅行社要积极参与旅游部门组织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加强与其他旅游要素、单位的合作,形成应对危机的合力。对积极开展“请进来”营销活动的旅行社,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
    四要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20**年,我们将投入6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1、2、3、4、10频道和“请您欣赏”栏目的不同时段播出**旅游广告片和形象宣传片,总共达1200多条次。在对“塞上江南•神奇**”主题形象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还将策划宣传“天下黄河富**•20**我要去看塞上江南”旅游形象,同时增加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央视等媒体的宣传;继续加强与《中国旅游报》合作,开设**旅游专版或专栏。
    五要坚持旅游营销工作的创新性。20**年的“**旅游春光万里行”宣传促销活动,要以启动终端市场的旅游者为重点,兼顾组团旅行社的沟通和联络。策划组织“东西南北百驾旅游包机”飞**,“东南西北百列旅游专列”游**大型活动。对自驾游的宣传营销,要重点突出“天高地阔**行•塞上江南无限美”旅游主题。积极申请承办全国红色旅游座谈会和其他全国性会议,联合江西省旅游局共同举办“从井冈山到六盘山•重走长征路国际旅游节”,借国庆60周年和**解放60周年营造声势,大力推介**旅游。
    六要突出网络宣传促销作用。针对自助游和自驾游游客需求,提供大量自选旅游产品和旅游资讯,借助浏览、在线播放、搜索引擎、下载和聊天等工具,以多种形式提高网络营销的覆盖面和有效性。通过**旅游网站宣传推广**旅游资源,发布最新旅游资讯。开通12301旅游资讯公益服务电话平台。立足**旅游百事通网,加强与国内门户网站和知名旅游机构、旅行商网站的合作,提升网络营销实效。邀请国内外网络媒体记者到**考察采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旅游会议讲话
       党建会议讲话
       科技会议讲话
       文化会议讲话
       审计会议讲话
       慈善动员会议讲话
       慈善会议讲话
       动员会上的讲话
       巡视动员会讲话
       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讲话
     
    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发言
    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政协统战迎新春茶话会讲话
    创建节约型机关方案意见
    镇爱国卫生考核细则
    和改进县直机关党建设意见
    审计局加强创新管理汇报
    200年创先争优活动管理制度
    村党支部电化教育服务建设意见
    公司职代会行政工作汇报
    旅游业管理办法
    旅游客车管理办法
    旅游业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要点
    农家乐旅游管治工作意见
    文化旅游宜居区建设计划
    文物旅游局年度工作总结
    地域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汇报
    新城项目落户旅游区举行仪式
    会议主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