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加强创新社会管治的工作方案

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引导和扶持失地农民再就业、创业,积极探索失地农民集中的城区周边村庄农村户籍整体变更,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城中村、城区周边村覆盖,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就业规划书》,建立项目落地与失地农民就业捆绑机制,把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作为项目落地一个硬性的量化标准和基本的准入标准,着力解决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创业、人力资源开发、基础管理体系等各项工作,确保工业园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三)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1.强化政府部门管理职责。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各部门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机制,确保各部门依法高效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责;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逐一分解,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做到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各牵头单位要拿出具体的推进措施、工作计划,实施项目化推动;要实行多部门联动,建立完善接访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实现一站式接访、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格局,提高政务效率和执行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2.发挥乡镇管理服务的龙头作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和落实效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发挥引导、协调和必要支持的作用;要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干部为着眼点,加强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村级治保会、协管员、调解员的作用,积极打造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信访调解、政策咨询等方面便民服务;要积极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要以板桥镇试点为契机,抓出成效,总结经验,推动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充分借鉴试点经验,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鼓励改革创新、大胆尝试,探索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3.调动社会团体及群众组织的积极性。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发挥好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要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群众志愿者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4.完善社会管理和考评机制。着力完善群众权益协调保障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民生保障机制等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用制度促进社会管理;要严格落实责任,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纳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部门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定期督促检查,并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干部职工体检工作方案
       重点工程建设联合监检工作方案
       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工作方案
       党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年度植树造林工作方案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方案
       党委与军医大联合办医工作方案
       县党委部门及基层站所工作方案
       茅草房改造新村农户工作方案
       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方案
     
    副县长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讲话
    值班值宿制度
    学校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
    党建规范化考察报告
    交通执法队员路政业务学习心得
    婚礼致辞六
    县委书记县委人大会议讲话
    工商分局注册登记总结
    国内旅游日宣扬启动仪式发言稿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加强大组工网运行管理办法
    加强流动党员管控实施意见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加强中小学老师团队建设意见
    加强工业强县战略工作意见
    加强农产品监管工作意见
    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安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