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义务教育校园绩效薪资执行方法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发〔〕46号)精神,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绩效工资实施范围和时间

一)实施范围:依照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

二)实施时间:绩效工资从年1月1日起实施。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依据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基本工资规范提高10%局部)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

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区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要合理统筹,坚持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并随我区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学校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综合考虑人员构成、事业发展、岗位设置等因素,核定各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学校在区教育局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内部分配方式和办法。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效果奖励等项目。奖励性绩效工资原则上每学期发放一次。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区教育局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各类人员绩效考核方法。根据教师、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果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三)学校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法要充分的发扬民主。由学校领导理论联系实际集体研究后,报区教育局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四)校长的绩效工资总量。按区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1.2倍确定,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占70%和30%校长绩效工资的具体规范和发放办法,由区教育局根据学校规模、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结果另行制定,并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区财政局备案。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校长的绩效工资最高不得高于区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1.5倍。

四、相关政策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绩效工资实施后。不得违反规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二)绩效工资实施后。继续按国家规定执行,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除此之外,其他津贴补贴项目一律取消。

三)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不再单独发放。或将班主任工作折算为工作量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

四)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具体规范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区财政局确定。其中,离休人员生活补贴规范的确定方法按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证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40号)规定执行。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五)经批准同时受聘到管理、教师或工勤岗位工作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就中小学宿舍安全工程执行方法
       城乡未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帮助执行…
       沿海区域融资环境完善方法分析
       医院有关做好新时期群众的执行方…
       市医院创先争优活动及党务要点
       市建项目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文化经营地点重大事故处理方案
       城乡医疗援助执行方法
       完善农村消防的建议
       从几个方面强抓退耕还林成果建立
     
    俞正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今后
    劳教所信息经验材料
    财政局200干部人事教育培训计划
    城管局激励帮扶交流材料
    市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
    城管局发展商业贿赂治理汇报
    毕业论文总结9
    财政部门报告
    街道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总结
    200年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工作方案
    校园中医常识教育活动方案
    群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教育卫生调研报告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