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培训指导意见 >> 正文
民政局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意见

受政府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和创业培训补助。被征地农户人均家庭现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新罗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的被征地农民优先安排培训。

  四、社会保障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分为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两种形式,老年养老保障采取个人账户积累模式, 老年养老补助采取统筹模式。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实行区级管理,基金出险且滚存结余不足支付时,除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府补助资金由市经济开发区承担外,其余按市、区财政85%、15%比例承担。

  (二)组织参保

  被征地农民的参保及审核办法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印发〈*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审核办法〉的通知》(*农经管[20*]322号)执行。

  新罗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设立窗口办理具体参保业务,负责村集体、个人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收缴落实。

  (三)缴费方式

  1.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选择参加老年养老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建立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个人账户, 账户资金由政府补助、村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筹资规模为18000元。个人可选择一次性缴费或分年度缴费。选择一次性缴费的,政府补助资金一次性配套到位;选择分年度缴费的,应在办理参保手续后五年内、60周岁之前缴清,政府随被征地农民缴费予以配套补助。

  2、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补助。选择参加老年养老补助的被征地农民个人不缴费,直接纳入老年养老补助范围,按月领取养老补助金,直至身故。养老补助金标准按新罗区上年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

  (四)老年养老保障金的计发

  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人员,不分男女,年满60周岁后按月领取老年养老保障金,计发办法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计发系数(160)。老年养老保障金待遇根据新罗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及物价指数变化综合考虑作适度调整。调整标准由新罗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转移退保

  新罗区被征地农民户籍迁移到省内其他市、县,可以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和个人账户资金转移手续。

  被征地农民户籍迁移省外的,目前按照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分段计算个人账户中资金本息,一次性支付,终止养老保障关系。在国家、省出台个人账户资金转移办法后,按国家、省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被征地农民出国移民的,一次性退给个人账户中本息,终止养老保障关系。

  被征地农民身故后,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本息余额根据本人参保时的约定或生前意愿由指定受益人依法继承,未指定受益人的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六)在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其它社会保障范围。

  五、资金筹集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职介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市、区政府安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

  (二)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应当遵循自愿参保的原则,所需资金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合理负担。政府补助资金70%,村集体和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委加强干部脱产培训管理的意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意见
       原创首发银行培训机构思想政治意…
       民政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意见
       民政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意见
       经贸局加强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意见
       教育局规范民办培训学校办学意见
       建设局建设教育培训管理意见
       教育局发展班主任培训管理意见
       教育局被征地人员职业培训意见
     
    农电演讲稿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发挥思想政治安全生产整体效应
    供销社信访意见
    机关责任制考核办法
    新春联谊会方案
    浅谈比较法小学数学教学中
    县委安排部署农村计生计划
    园林企业见习笔记
    带着感情去刑侦大队政治处演讲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培训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