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政府工作意见 >> 正文
民政局深化农技推广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稳步推进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这几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切实保障经费供给;加强资产管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指导,抓好督促落实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85号)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我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改革和加强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截止20*年底,我州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03个(县级389个,乡镇314个),核定事业编制6103名(县级3683名,乡镇2420名),实有科技人员5665人(县级3327人,乡镇2338人)。长期以来,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业市场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科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州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职能不清、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特点和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巩固和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科部门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多元化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简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局加强审计管理意见
       民政局农民工问题落实意见
       民政局青少年体质增强实施意见
       民政局加强救助体系建设意见
       国土局加强廉政建设实施意见
       民政局加快就业再就业发展意见
       民政局扩大养老保险发展意见
       民政局加强失业再就业发展意见
       民政局加强健康城区实施意见
       民政局养老保障管理意见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赴甘南县兴十四村学习考察报告
    人大主任宣传教育管理讲话
    办公房屋维修资金的请示
    履历表评析
    土建局职员个人总结
    方言小品党员先锋岗
    物价局价格成本农民负担调查报告
    优秀党支部书记材料报告文稿
    金融服务合规文化合规操作演讲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政府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