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指导意见 >> 正文
民政局调解指导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立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共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建立法官参与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建立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审理的反馈制度;建立简单民间纠纷先行调解和委托调解制度;建立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旁听和诉讼调解制度;建立从人民调解员中推荐人民陪审员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承担着对人民调解的指导职能;各工作人员进行每年业务培训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司法局:
    为加强人民调解与民事审判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各类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平安浙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联系会议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本地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规划,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健康发展;研究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联合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要求、建议;分析、排查本地区群众关心的焦点性、群体性纠纷,向党委、政府提出采取防范性措施的建议;剖析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疑难纠纷,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联系会议由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参加联系会议的人员包括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具体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省、市两级的联系会议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县级联系会议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如有必要,经召集人提议,可随时召开联系会议。联系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归档。
    二、建立共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承担着对人民调解的指导职能。司法所负责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基层人民法庭承担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业务指导,确保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稳定的联系,各基层人民法庭应在其受案区域内对人民调解工作实行“指导员制度”。具体要求是:由基层人民法庭与司法所共同商定,指派法官兼任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员;一名法官一般不同时担任三个以上乡镇(街道)的指导员。指导员到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指导每月不少于一次,重点指导调解协议的格式文书使用是否规范、调解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调解依据是否符合法律等;同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给予指导。在开展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中,基层人民法庭和司法所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为重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三、建立法官参与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根据司法部的有关规定,对乡镇(街道)调委会主任和司法所长、村(居)调委会主任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每年业务培训,将分别由市、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为确保培训质量,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观念,保证培训工作有稳定、充足的师资,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法院应根据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质监局加快食品安全整治意见
       党工委科学发展指导意见
       普高创新素养项目申报意见
       提高全区公民素质指导意见
       商业银行领导廉洁指导意见
       国有企业治腐指导意见
       反腐倡廉五个指导意见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指导意见
       我市统一着装指导意见
       全市纠风专项治理意见
     
    如何做一名合格公务员
    农牧企业工作党政报告
    组织部门调研宣传讲话
    营销公司领导党建讲话
    乡党委书记庆祝第22个教师节暨表…
    副市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
    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会议讲话
    明年高校团支部要点计划
    安全生产管理指示
    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公安局调查时讲话
    工作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