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财政工作计划 >> 正文
财政地方税务局计划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20**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财政局预算规划发展计划
       乡镇财政计划
       乡村财政所计划
       财政监督计划
       银行业务培训发展计划
       全区新能源产业推进计划
       财政局经济区财政计划
       环境保护促进服务经济计划
       银行外汇监管计划
       财政局200干部人事教育培训计划
     
    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会典型发言材料…
    县委书记招商引资碰头会讲话
    影片张思德观后感
    通信班年终总结
    档案管理员履职小结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公司经理就职时讲话
    县级预算监督办法
    国税局局长迎新团拜会讲话
    银行部门经理竞聘演讲辞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财政支出管理工作意见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财政支出管理年开展情况报告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党委财政估算执行情况报告
    财政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