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正文
民政局教育转化考察报告


    1月13日至18日,由各县区委组织部分管部长(含两县区组织科长)、市委组织部组织(党管)处有关人员等1*组成的考察组,在市委企业工委书记张惠春同志带领下,分别赴浙江省*市下城区、山东省*市,对两地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进行了认真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做法  
   在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十六大作出的重大部署。20*年初,中央分党政机关、农村、城市基层、垂直管理单位、综合五种类型,在全国1*单位进行了试点,我们这次所考察的两个地方就在这1*单位之列。其中*市属于城市基层类型,在国企、非公、社区等*层面展开,*市属综合类型,覆盖所有领域党员。两地的试点工作均从去年2月底全国试点工作座谈会结束后开始,到9月份基本结束,大致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调查摸底,制定试点方案
      一是全面摸清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状况。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前,*市下城区各级组织共成立调研组1*,走访单位21*,个别访谈18*,召开座谈会16*;*市也组织了120*人,通过面上调查、重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分组开展深入调研。调研中,他们对基层党组织班子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排查不健全和软弱涣散班子的状况;对党员队伍,重点摸清党员数量、分布和思想状况。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党员及城镇无职业党员等,拉出单子,从实际出发,明确隶属关系,逐一落实管理责任。  
   二是集中整顿和调整不适应的基层党组织。对班子不健全的,尽快予以健全;对工作平庸、缺乏战斗力的,强化教育和帮扶措施;对闹不团结、软弱涣散和瘫痪半瘫痪的班子,尽快找出症结,立即进行组织调整。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凡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而未建立的,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建立,暂时没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则采取挂靠、建立联合支部、代管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为教育活动顺利展开铺平道路。试点工作铺开前,*市集中力量对34*有各种问题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调整,为总计1986*流动党员、未就业的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破产或停产企业的党员理顺了组织关系;*市下城区通过调整,新增楼道支部28*,新增党小组118*,为62*流动党员、1*“口袋”党员找到了“娘家”,为开展教育活动打好了组织基础。  
   三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解决的突出问题、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在制定方案中,注意为基层单位探索创新留出空间,同时指导和鼓励各县区、各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个性突出、易于操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及时抓好对教育活动骨干的培训工作。两地都坚持骨干培训在先,在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前,对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组工干部,以及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各机构成员进行集中强化培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掌握政策方法,严格工作纪律,使这些同志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为教育活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组织实施,开展教育活动  
   整个活动包括三个阶段:  
 &n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计生委发展外来人口管理考察报告
       地税局发展税收征管考察报告
       法院领导行政教育考察报告
       检察院发展目标管理考察报告
       民政局发展党员建设考察报告
       建设局发展行政服务考察报告
       民政局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财政局完善财税收入考察报告
       党政干部理论学习考察报告
       农业局发展科技示范考察报告
     
    水土防控监督管理办法
    审计局平安建设汇报
    卫生局锻造一支圣洁队伍演讲
    旅游局会议
    浅谈工程廉政制度明细范本
    学生会宣传部总结
    新职工上岗前培训班上总结讲话医…
    建筑工务局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教育局学年管理发展意见
    协议书范例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考察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