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正文
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与上年相比有显著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效的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从事三产

业生产经营获得纯收入人均1549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12.75上升为31.3%,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发展休闲度假的农户迅速增加,今年我镇新建河口度假村阿拉善蒙古族风情园景点一处,全镇蒙古包总数达41座,旅游收入大幅提高。二是由于工业企业工资普遍增长,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三是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乡镇企业数达245家,从业人员1209人,工资性收入成为人均纯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农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今年全镇2301户,人均获得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还草款89.8元,这也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之一。

二、2005年农民收入来源构成分析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税费改革等战略措施的推进,有效的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2005年农民收入增加的构成与上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但结构的基本变化趋势没有改变。

**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表

项目
纯收入(元)
所占比重(%)
农民人均纯收入
4944
100
第一产业
3325
67.3
1、种植业收入
2269
45.9
2、林业收入
196
4
3、养殖业收入
790
16
第二产业
69
1.4
第三产业
1549
31.3

一产
67.3
三产
31.3
二产
1.4

四、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影响我镇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镇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农户农业、牧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始终存在,波动性表现明显。例如我镇的洋葱、土豆、大葱其生产规模在近几年虽然有所扩大,但尚未形成产业化。

2、二、三产业对农民的作用不稳定、不明显。当前我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仅仅表现在农业非凡是种植业内,而二产业的调整显然滞后。农业收入是我镇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从长远来看,农业收入并非是未来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3、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同时,缺乏竞争力,使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困难,2005年我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为1209人,仅占全镇总人数的16.3%。

 4、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尽管我镇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例如鼓励剩余劳动力到市兴业建筑公司务工,通过技能培训,使其尽快进入建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收效甚微,农民报名寥寥无几。近两年,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导致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下降,农民非农业收入增加困难。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镇农民收入仍处于低水平。全镇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主导产业不突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比重低、规模小;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偏低,农业生产优质化、多样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化服务相对滞后。所有的这些矛盾,根本问题是我们的思想仍没有跳出“以农业发展农业”的传统思路,没有突破工业化、集约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公开选拔中层干部情况调查报告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动经济快速发…
       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对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调查…
       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对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
       煤矿农民合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路桥区城市化发展调查报告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现状调查报告
     
    工商管理局年度工作报告
    小学加强体制改革发展讲话
    高三2班班级总结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林业专业技术中级职称申报材料
    春季大环境整治暨第十五个爱国卫…
    民政局完善党组学习计划
    总结物价局
    县委书记人代会讲话
    教师节学生代表感恩老师演说
    农民增收工作规则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指导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要点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农民节水增收工作方案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