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对工业化也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丰富和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因此,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依法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目前,我国服务业与过去相比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如*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和*%,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要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要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服务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促进服务项目、产品、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强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其在产业技术进步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发展现代农业既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农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由于耕地减少、淡水紧缺,部分农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生活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权益和社会…
       党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生命线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
       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发展进步…
       市水利局召开学习讨论活动调研成…
       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鞍钢旧貌换新颜
       构筑三峡廉政大坝
     
    农机局落实科学规划讲话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供电行业
    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欢迎仪式讲话
    乡镇干部职工业余学习计划和制度
    半年宣传思想总结
    半年劳保局总结及下半年打算
    公司员工奖金工资核算及治理办法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履…
    班级骨干会计班团支书学期总结
    发展甘草产业工作方案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支持重点工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果林产业发展扶持管理办法
    旅游业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个体经营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乡村经济发展工作要点
    农业发展突破工作要点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