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民政局理论学习发展报告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足

  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观念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状态,不能及时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做工作,对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商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二是对上级指示精神和文件学习的系统性差,学习不透彻,理解不深透,贯彻不力,往往只满足于集体学,会上讲。如在开拓农村市场方面,现在还局限于“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的开展,没有认真去研究,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独特的项目和思路。

  二、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不够

  班子成员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党的政策、方针、路线时间不多,运用科学发展观、唯物主义辩证法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日常工作中常规性动作多,创新思维不够,敢于负责的思想境界不高,大刀阔斧,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不足,政策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大商务管理的职能增强了,商务法律法规多了,包括《生猪管理条例》、《*省酒类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就有几百个,都需认真学习研究;面对新的形势,对外向型经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班子成员原有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日常英语对话、普通话交流、外贸经济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国家的优惠政策等。

  三、在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班子成员忙于日常工作,忙于具体的事务多,深入基层不够,联系群众不够广泛。班子成员虽然也经常与企业领导、干部职工、农民群众接触,但也只是带着问题了解情况,应付交差,对分管的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也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拖拉多、高效工作少,表面工作多、实际解决少,讲工作原则多、灵活机动少,议论问题多、解决问题少的现象。较多的还是等待上级的布置,没有主动的了解有关情况。

  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思路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班子成员缺少经常性的理论学习。认为抓发展是上级领导的工作,我们下层多想也没用,想了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开展工作,把自己摆在能干就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位置上,不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从全市发展的全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只是依照上级的指示照样画葫芦,应付。

  五、在落实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效方面还存在不足。

  班子成员还存在整体工作重安排,轻检查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一是一些难点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整体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重安排、轻管理。如酒类市场的执法、生猪定点屠宰场的规划建设等问题,年初就作了安排,但实际过程中没有成效,思路也不够清晰,没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三是决策不够科学,提出问题多,实干成效少。如大巴山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问题多,速度慢。四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差距,工作方法缺少有效的措施,汇报问题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少。如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军队专业干部的遗留问题等。

  六 、在加强班子的建设,增强执政能力方面还需加强

  班子建设工作还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一是班子成员之间交心通气少。班长缺少与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只用研究工作的形式代替了思想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你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检察院解放思想报告
       科技局创新服务报告
       财政局预算执行报告
       粮食局信息公开发展报告
       幼儿园安全综治报告
       大学生村官考核服务报告
       学校教育管理报告
       职代会党委书记讲话
       体育局健身教育发展报告
       职代会总结讲话
     
    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意见
    演讲稿平凡铺路石诚信公路人
    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会议讲话
    河洪沟道建设管理工作意见
    财政审计会议发言
    升学宴会致辞
    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申报材料
    警察誓言演讲材料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第九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安排意…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