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民政局强化科学管理交流材料

尊敬的杨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镇有1个社区党委、1个总支、44个支部,2767名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市委和县委领导的关心下,在市、县指导组的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建设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总体目标,确立了“工业强镇、统筹发展”的活动载体,突出实践,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9.1%,解决突出问题群众满意率达到99.2%。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宣传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广泛。在整个活动中,加强宣传,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切实开展了“我为*镇发展献言献策”征集活动;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干部和群众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了班子评议活动;组织群众代表两千余名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的两个满意度测评。


  2、工作安排仔细,活动开展有序。精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细化了各阶段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日程安排表,强化了活动进度督查,有序地推进各阶段各环节活动。


  3、强化指导督促,活动质量高。严格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原则”和“十项指标”要求,认真对全镇46个支部(总支、党委)进行指导并严格督促检查,对不按要求开展活动的支部,立即督促整改,确保活动质量。


  4、狠抓整改措施,解决问题务实。整个活动收集到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182条,每一个问题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具体的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制定了责任领导定期报告制,每半月报告一次问题解决的进度,分析解决问题之中存在的困难,每月进行一次问题解决情况的通报,务求各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1、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确立了建设“丘区经济强镇”和各项工作勇争第一的工作目标,着力在工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城镇化建设和财政增收四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全镇20*年的gdp达到12.78亿元,同比增长41%;一般财政收入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6元,同比增加865元。


  2、机制创新更加科学。全面清理了各种政策、制度和机制,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完成了《*镇制度汇编》,提高了科学决策能力和行政效率。


  3、干部作风更加优良。以前,个别村干部私下说:我是群众选出来的,镇上安排的工作我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你拿我没有办法。对干部懒散的情况,我们在村、社区干部中推行了《村(社区)干部歇职制度》,规定:凡工作不在状态、不作为的,将受到一至三个月的歇职处理,同时实行“歇职不歇业”。现在已诫勉谈话两人,有效地整治了工作懒散的干部。在“百名干部住基层”活动中,群众对全镇村(社区)干部满意率达到了97.9%。

 
  4、为民服务更加完善。针对乡镇工作杂,群众办事不方便,组建了“政务快捷服务中心”,把全镇的证件办理和部分领导的签字都集中在“政务快捷服务中心”,审批权力集中下移,由专职人员负责办理,精简了办事程序,切实帮助群众轻轻松松办事。

 
  5、关爱失地农民更加贴心。我们成立了“失地农民服务中心”,保证失地农民“三失三不失”:一是失地不失业。帮助失地农民掌握技能和再就业,20*年,镇上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工商局安全监管交流材料
       工商局护农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干部创新教育交流材料
       医院医疗服务交流材料
       地税局税法服务交流材料
       经贸局经济普查事迹材料
       发改委和谐机关建设交流材料
       妇联干部教育交流材料
       产业园区生产经营交流材料
       民政局科学教育交流材料
     
    医院中层干部聘任动员大会讲话
    科技规划暨科技统计会议讲话稿
    县委领导在防汛暨动物疫病防治的…
    盛会吸引世界目光——外国记者热…
    入党思想汇报—学习邓小平理论
    邮局党支部学习党章心得体会
    作风教育月学习心得体会
    青少年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方案
    乡村教学队伍现况考察报告
    厂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大…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