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民政局驻村管理交流材料

个后进村的焦点题目,我们邀请镇审计办、经管站的职员参加,理清了村的财务,并成立*理财小组,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题目上,我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共化解矛盾纠纷43起。
    (二)集思广益,搞好土地调整。由于该村近20年没有调整土地,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全村的矛盾焦点。为解决土地题目,我们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相继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印发了《致*二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户均一份,阐明了工作组的思路,动员全体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土地调整工作中来。制定了《〈*二村20*年土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了11个意见箱,并公然了村情*举报电话(*),在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帮助各经营组也制定了《实施细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二村的所有村民都能均匀分配到土地,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道同村两委一道,冒着36度以上的烈日连续奋斗了10多天的时间,对各经营组的土地进行实地丈量。我们先从遗留题目多、工作难度大的第八经营组进手,逐组调整,做到第八经营组土地已经调整完毕,分地到户;第十二、十三、十五经营组在调整之中。目前,*二村的土地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深进细致,推进计划生养。工作组驻村以来,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该村过往计划生养工作经验教训,从夯实计生工作基础进手,下大力气,做好计生工作。一是加大计划生养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工作组结合计生办的工作,利用广播、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讲解宣传计生知识。二是建设了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维修粉刷门、窗、墙壁,制作了高标准制度匾牌,并上墙。三是调整计划生养工作专职队伍。四是组织计生办站职员40多人先后两次对*二村展开了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彻底清除了计划外怀孕、手术、持证流引产等六项底子。五是对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从新建档立卡,确保档案簿的清楚规范。通过春、夏两次的健康查体,目前,没有发现违反计划生养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年底跳出重点治理的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富群众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促进发展,彻底摆脱*二村后进局面,我们工作组多方奔跑,与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寻求发展路子。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二村东临白马河畔,多年有种植蔬菜的习惯,我们多次联系市农业局技术专家举办科技培训6次,新发展瓜菜200亩,新建造蔬菜大棚30棚。二是治理规划河堤、塌陷地。我们多次协调市土管局对100亩塌陷地已拿出了治理方案。三是搞好劳务输出。我们把村里的毕业生、劳动青年按特长、志向登记在表,通过镇劳动服务站输出18名劳动力,并帮助村里成立了100多人的建筑公司。同时,我们捉住村村通柏油路这一机遇,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维修、硬化,刷新了宣传标语,书写了道德规范,建成了精神文明一条街。
    总之,经过前段时间的工作,*镇*二村正一步步迈出“散、乱、差”的局面。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的同一部署,在镇党委的鼎立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措施,力争使我们的工作在上新台阶。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银行学习领导交流材料
       科技局信息技术教研交流材料
       妇联文明生态庭院创建交流材料
       城建局城镇化管理交流材料
       民政局矛盾纠纷排查交流材料
       中学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城建局生态立市交流材料
       青年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局生态立镇创新交流材料
       银行规范化建设交流材料
     
    党委书记公司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
    公司党政安排
    酒店总厨岗位责任制
    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我市公务员队伍…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解决对策
    统计者演讲稿七
    驻纪检组领导干部赴海南参观考察…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安排意见
    乡镇中心学校德育总结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