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关于乡下人家的作文500字

乡下人家,有着可爱的小动物,和充满生机的河流,还有乡下人家悠闲自在的每一天,都使我们向往。
   乡村的生活是充满乐趣而又多姿多彩的。乡下人家的庭院里总会种几株花,红的,黄的,子的花,都很有规律地开放,叶丛中密密麻麻的,没有一点空隙。一种花落了,另一种花又开了,它们交叠着开放,仿佛形成了一组花朵交响乐团。乡下人家的屋前也会搭起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当花儿落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大大小小的瓜,有的肉汁丰满,香甜新鲜;有的却小小的,剥开皮只有一点点果肉,这些植物就会给泥土增加养料。
   乡村里自然会有田野,金秋十月,火红的高粱,稻香的玉米,香气迷人的麦子,这不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乡村的溪流和小河也是一美景,小鱼小虾在河里窜来窜去,青蛙在荷叶上一蹦一跳的,特别有趣!我爸爸以前还抓过青蛙,虽然有点可怕,但那青蛙的滋味真不错啊,野生的就是好吃!
   有一次,我在外公家陪他们去挖笋,那片竹林好高的,我真担心我会摔下去,不过幸好,我站得够稳。我没经验,一个笋都没挖到,即便我看到了,也没力气挖。外公和舅舅很有经验,挖来一大筐笋,那笋有大有小,有胖有瘦,看起来美味极了!我忍不住想要剥笋了,可妈妈叫我不要剥,我很想剥,于是我说:“我剥唠。”没有人应我,我心头一振,心想:终于可以剥了!我将笋的“衣服”一层一层地“脱”下来,在剥的过程中,我生怕会剥“没”了,哈,那真是一通笑话,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剥完一个我递给妈妈,妈妈“无话可说”,但我不想再剥第二个了,因为我的肚子太饿了,马上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晚餐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都是最幸福、最欢乐的!让我留恋,让我向往!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一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俗地说,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灵感的结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阅读好的哲理散文,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懂得生活的智慧,学习处世的经验,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哲理散文如何写?前人说:文无定法。但每种文体都应该有自己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要件,有其形式和结构的规律。根据前人的总结,哲理散文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写法:

  (一)即点散射

  此类写法,较常见于学者散文。余光中把这种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它常常由一点生发开去,信笔游走,恣意挥洒,其文思与论题的关系若即若离。钱锺书的《论快乐》即如此。()钱先生学贯中西,下笔则沟通古今,各种掌故、妙喻蜂拥笔端,别人的奇谈、自己的妙悟打成一片。在这里,“快乐”这一论题,只是钱先生思维的导火线,它点燃灵犀,让学识、智慧绽放成火树银花。此类散文,须得厚积薄发,方能出入自如。

  (二)以浅写深

  在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liunianji/201401/204480.html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节约用水从我小事做起作文600字
       新型校车作文500字
       观察小仓鼠作文500字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未来的房子作文400字
       向日葵的成长作文400字
       仰卧起坐比赛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秋天作文500字
       梦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小事作文400字
     
     坚强,开出生命的花朵
     顶碗姑娘
     石缝里的草
     玄鸟·青羽
     关于《死亡列车》的通知
     “鼻涕兄弟”
     小花猫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毕业心语
     2014,属于我的2014!
    关于《死亡列车》的通知
    关于三跳比赛的作文500字
    关于雾霾的作文400字
    关于毛毛虫的作文500字
    关于描写阿姨的作文250字
    关于班上同学近视原因的研究
    去乡下玩作文25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400字
    关于经历的作文3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35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