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

东西,是一种最让人羡慕的幸福。
  事后我才知道,体育部向上级报告说,最好给社团表彰,他们默默付出,干了很多事,而且让人放心。
  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只是微微一笑。所有这一切是源于对那些身影的追踪。因为他们快乐,所以我们也快乐。
  飞蛾奋不顾身的扑向火,是因为它觉得那儿能找到它想要的温暖。我不是因为一个固定的让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而温暖,温暖这个字眼本身就带有一种阳光的感染力,读起它,我就觉得很温暖。我在一片广博的温暖中寻找我想要的那种依赖的情感,因为对它的热爱,我觉得一切都是温暖而美好的。
  这就够了。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500字
  这是一个相当美好的词汇。唇角上扬着的弧线是温暖,眼里的笑意是温暖。
  我喜欢一个人边喝着酸酸乳一边将身子蜷缩起来,而妈妈总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突然就闪出来责备我。
  怎么坐的?话语不可谓不严厉,不过多次的严厉下早已习惯。懒懒地坐起身子,直到妈妈走了,我就又窝在自己的小小沙发椅上,喝着果汁,看着屏幕。笑,那个瞬间,其实也蛮温暖的。
  我喜欢听阿桑的叶子,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走走停停。
  于是就闭上眼睛。
  其实,怎么说呢,有些看似悲伤的歌悲伤的人其实都并不是悲伤,无论是叶子,或者说什么关于生于死之间的分界线之类的。这些模棱两可的话语真是让人觉得异常的奇怪呀。不过,听着这样的歌看着那样的人,其实心里,是有小小的心安的。
  一个人旅行。
  听起来真是异常美好呀。
  会有谁呢。谁也喜欢在悲伤的氛围下唱着悲伤的歌,心里却有一种淡如水的暖意。
  也许就是那么一个记忆的碎片,有一个相同的喜欢逛cd店的女子,唱着悲伤的歌行着温暖的路。
  我经常想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
  这样的问题似乎还轮不到我来思考。不过总有些疑惑,于是网上很流行的一句回答就出来了,活着是为了寻找为什么活着而活的。
  其实真是很绕口的样子呀,不过这样的回答一百个人听了也许有的,就是一百种感受吧。
  在中国人的眼里,时间与人生永远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感叹岁月如梭,时光飞溅,感叹英雄白发,红颜迟暮,感叹世事变迁,世间冷难。总有那么多的话题可以去聊。然而,聊过后他们会不会,能不能留下些什么呢。我们,又能不能做些什么呢。
  温暖。可以留下些什么样的让人温暖的事呢。
  不是所有人都是伟大的巨人,更多的是在生活的压迫下四处奔波的人,我们会有很疲惫的表情,做些既无寒冷也无温暖的事。说穿了便是空白,为生活而生活。我们要为自己活的。我突然想这么说,但又不是,其实我们更要为别人活的。
  很不想承认的。说实话。认真扯起来可以扯到上下五千年,可以扯到中国教育界,可以扯到世界价值观,可以扯到人类活与亡。说远了,也严肃了点。不能太在意的。生活应该还是温暖的,至少我们在悲伤是因为我们曾经拥有了温暖。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做的,究竟是什么呢。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社会。一生就这么定下来了。想起小时候曾做的关于王子与公主的梦,曾经幻想的在刀光剑影中从容不迫的女侠的梦,曾经渴望的魔法与剑的世界的梦。现实中的一切梦想与理想终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呢。我要做什么呢。很长的时间里,我是迷茫的,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喜欢四处疯来疯去的小女孩一转眼就已经初中了,眼里的暖意没有褪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yi/201211/177016.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清明节作文600字
       感恩父母作文600字
       交通安全作文600字
       描写百合花的作文
       关于牡丹花的作文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珍惜友谊的作文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
       借物抒情作文600字
       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
     
     
     以误会为题的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1000字
     我的同学作文600字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
     学会感恩作文700字
     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
     学会换位思考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800字
     了不起的中国人
    最温暖的母爱作文
    那一种温暖初中作文
    以温暖为话题作文
    温暖的家作文600字
    以温馨为话题的作文
    豌豆要回到温暖的豆荚作文
    回首、一路温暖的流年作文
    温暖人间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