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开业开幕 >> 正文
民政局政协教育开幕式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县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一年,县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在协调关系、凝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温泉生态旅游、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同时,今年也将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的一年。越是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我们越是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要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政协、全体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各方优势,凝聚全县之力,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于这一思考,我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的工作,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县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难攻坚,抢抓发展机遇。县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我县改革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普遍性的问题着眼,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把政协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为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二、把握主题,凝聚人心,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县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处在共克时艰的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出现。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知情渠道多,联系面广,是我们党联系社会各界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和谐*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县政协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积极力量,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集中到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上来,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切实维护好我县民主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推动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提高人民政协履职水平的重要途径。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准确把握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履行职能的切入点、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领域,提高政协机关的服务水平,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各位委员、同志们!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这次会议期间,全体政协委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把这次大会开成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大会,务实创新、增进共识的大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让我们在中共*县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凝聚力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打造中国温泉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县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全体委员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青团市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
       团干部培训教育开班讲话
       广电局电信展开幕式讲话
       人大代表会议闭幕式讲话
       班主任培训班开班讲话
       党校结业典礼讲话
       中学校长开学典礼会讲话
       科级干部培训班结业典礼讲话
       县领导气象会议开幕致辞
       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开幕讲话
     
    电影小品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功
    最新行政总结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简历挑选方法
    医院行风建设及行风示范窗口建设…
    同学会祝酒词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培强做大…
    大队长就职讲话
    统计局发展基层建设计划
    致全体员工家属春节慰问信
    县电信分公司农村统包治理考核办…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开业开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