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开业开幕 >> 正文
交通局领导在超限站开通仪式上的讲话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时值中秋、天高气爽,在这到处洋溢着丰收和喜悦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武陟县乔庙超限超载检测站启动仪式。值此,我代表市交通局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超限站给予极大支持、帮助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近几年来,我们焦作市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抢抓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使我市的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道路运输条件、路网结构和技术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公路通达程度进一步提高。截止目前,全市地方道路里程达到了 公里,基本上实现了“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农村公路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今年,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乘势而上,开工建设了 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 万元。目前,已完成公路建设 公里,完成投资 万元,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002线焦作市武陟乔庙超限超载检测站是全省计划五个地方道路超限站其中之一,位于武陟县城东20公里,县道五老路中段(五老路k46+650)。为什么,站址选在此处?主要是因为,随着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受到利益的驱动,绕行我们地方道路,对我市地方道路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处是五老路、武商路、武乔路、秦渠路通往郑州的交汇处,也是除詹泗路以外通往郑州唯一的公路要口。在此处设置超限站后,可以同时控制武老路、武商路、武乔路、秦渠路等地方道路,对绕行超限超载车辆将起到很大的监控作用。

多年来,我们焦作市一直是超限超载的重灾区,治理超限超载全国看河南,河南看焦作,怎样才能把我们焦作市的治超工作搞好,是我们每一位治超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今天,我们002线焦作市武陟乔庙超限超载检测站经省政府批准,省交通厅验收合格,就要运行了,该站的建成启动,标志着我市治超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一定要按照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的“要坚持彻底治理”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做好治超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使我市的治超工作再上新台阶。超级秘书网

下面,我就超限站治超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超限站全体执法人员要在省市交通部门和市县治超办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超限超载车辆坚持严管态势,坚决遏制超限超载反弹。

二是要认真按照“五不准”、“六公开”原则,规范执法行为,坚决做到遵章守纪,文明执法,热情服务。

三是要坚决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加强治理公路“三乱”的指示精神,杜绝“三乱”现象发生,严厉查处内外勾结、徇私枉法等行为,对性质恶劣,执法犯法人员一经查出,坚决调离执法岗位,决不姑息迁就。

四是要加强对治超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同时,将治超的政策、规定宣传到每位车户,每一位司机,让广大车户理解、支持治超工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治超、关心治超、支持治超,为我市治超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总之,通过我们的共同协作和努力,进一步加大治超工作力度,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高校秋季开学典礼德育处讲话范文
       篮球友谊赛闭幕时发言材料
       老师培训班开班发言
       工业园区开工典礼的发言
       保障房开工奠基仪式的发言材料
       奠基仪式上的发言材料
       道路改造开工仪式的发言
       教学楼奠基仪式的演说
       教职工大会开幕发言
       校长培训班结业发言
     
    组织统战会议讲话
    市区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工作汇…
    地方税收要点
    信用社财务科200个人计划
    校长给毕业生赠言
    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
    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实施程序和…
    村干部竞聘演讲稿
    县教育局发展学生党员系统工程经…
    党支部先进个人整改方案
    道路交通和消防管理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终总结
    交通局推进效能建设实施意见
    交通基础设备建设实施意见
    构建畅通交通网实施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局应对客流高峰工作
    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意见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办法
    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报告
    开业开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