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实施细胞工程 筑牢和谐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浙江省宁波市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宁波工业化升级、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期,又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转型期。近年来,宁波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激活和谐“细胞”入手,扎实推进“四大创建”活动,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建和谐村落。围绕“村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乡村康庄道路”、“百万农民饮水”等六大工程,着力重现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目前已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36个,完成1160个村的环境整治。围绕“民富”,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农家乐”等新的农村产业形态,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达到8847元。围绕“风正”,突出抓好“新农民、新生活、新家园”主题教育,全面推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广泛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等农民文体活动,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新风进农户。围绕“民主”,推行村级党组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建立重大村务公决制、村级事务听证制、村级财务公示制和村干部工作定期报告制,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目前已创建3个国家级、3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创建和谐社区。一是打造“服务社区”。建立以市级服务中心、区级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支撑的四级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构建“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十五分钟卫生服务圈”、“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建立“81890”社区服务平台,整合全市700多家服务企业、170多项服务项目,实现市民生活服务“一拨灵”、全天候。二是打造“平安社区”。实施治安防范工程,推行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在所有社区设立警务室和综治室,平安社区创建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打造“爱心社区”。建立“爱心超市”、“爱心帮扶站”、“爱心职介窗”、“爱心康复室”等社区服务平台,广泛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市注册登记的社区志愿者近13万名;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1/3以上街道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着眼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创建和谐企业,重点探索建立“两种新机制”。一种是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广企业工资工会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探索企业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增长联系机制;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坚决纠正拖欠工资、不按月支付工资、不认真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加班不加薪等问题;抓好“责任、发展、和谐”主题教育,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另一种是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机制。一方面,大力推进外来人口集中居住、集中服务、集中管理,已建成各类集中居住点1725个,入住近8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率达26%。另一方面,逐步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本地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双低”养老保障办法和住院医疗保险政策,妥善解决19万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发挥思想政治的社会调节功能
       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心理与心理和谐体系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迈出新步伐
       加强组织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行政复议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中…
       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
       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基层应急筑起铜墙铁壁
     
    教育局加强特殊教育发展意见
    交通者迎世博演讲
    创先争优与先进性党员心得
    乡政府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学习调…
    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培训会议…
    临床药师个人总结
    区加强党对工青妇和科协领导的自…
    林业局帮扶年终总结
    考核管理表格之一公司部门岗位职…
    村党委文明教育交流材料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农户小额贷款实施意见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争做四最干部实施意见
    抗菌药品专项整治实施意见
    乡村卫生服务管治实施意见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