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科级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培训班讲话

在全县科级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3年7月21日)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县委决定举办这次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班,目的就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为推进我县两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借此机会,我就这次干部培训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学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办好中国的事情,要害在党,要害在人。全党同志都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以上这些耳熟能详的论述,既是我们党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各级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广大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建设一支学习型干部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是深入贯彻中心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需要。最近,中心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党、全国人民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引向深入、推向高潮。当前,摆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奋发进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熟悉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全县人民的聪明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座的各位同志,作为我县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熟悉,深刻熟悉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这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干部和群众,在全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2、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是提高各级干部自身素质的需要。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付出巨大的努力,用知识更新去适应。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深层的利益矛盾开始浮出水面。进一步熟悉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我县的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这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在精神状态上,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上,在工作作风和实际效果上都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干部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还有很多不适应,不少干部对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知之甚少,还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需要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对此,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有清醒的熟悉。把加强学习作为当前的一项硬任务,作为第一需要,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培育浓厚的学习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现代知识,不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在今后的工作中挥洒自如、大展宏图。
  3、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省

[1] [2]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保持党员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下前进
   电力学习三个代表多办实事
   学习三个代表争做优秀税官
   与三个代表同行演讲辞
   三个代表兴国安邦里程碑演讲辞
   煤矿企业学习三个代表演讲
   村党支部书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演…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做好就…
   学习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谋求发展快突破新年再创新业绩
5000字党性分析材料朋友们都来看…
月度总结及计划
镇党委书记纪念建党85周年大会讲…
200年公司完善审计教育计划
树立正确权力观 廉洁奉公为两个条…
学校创建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残联换届换届会议贺词
高校生两会学习心得
民政局深化纠风管理实施意见
争做四最干部实施意见
建设集团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方
干部作风整顿整改工作方案
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
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管理办
领导干部工作日外监督管理办
干部工作情况公开管理办法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着力打造基层干部队伍工作意
打造高执行力的干部队伍工作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